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光标冰桶造假咋成了“行为艺术”
收费公路有无亏损661亿元不能成谜
落石事故
究竟“击中”了什么?
媒体声音
微声音
微讨论
f0318hn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落石事故
究竟“击中”了什么?

落石事故

究竟“击中”了什么?

3月19日9时25分左右,在桂林叠彩山发生一起山石坠落事件,导致4人当场遇难,3人送院全力救治无效遇难,25人不同程度受伤。目前,事故原因及遇难者身份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10版)

从报道来看,事发地附近有“小心落石”字样的提示牌。这似乎是目前唯一能证明有关方面尽职尽责的地方,至于在其他安全保障环节是否尽职尽责,还值得追问。很显然,保障游客安全不能止于设置一块提示牌,而是需要不留安全漏洞的全方位保障。

就“安全风险提示”而言,也应该不止是设置提示牌。《旅游法》规定,国家建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的级别划分和实施程序,由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那么,事发地的安全风险提示是否经过严格的级别划分,是否有相应的提示服务?

笔者的理解是,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提示,对应的是不同的服务标准,比如,安全风险提示的级别越高,相应的服务应该越细致越周全,而提示服务不止是设置提示牌,应该是在多个环节提醒游客。所以,当地政府和景区经营者是否严格依法操作,需要深入调查。

据相关报道,早在2013年6月中旬,木龙洞口就发生过一次落石,但未造成游客伤亡。当地国土部门进行勘查,发现有个三四吨重的石头已经松动。随后,在木龙洞口的两头设置了危岩滚落告示牌。按理,要把松动的石头搬走或者加固,但从报道中却看不到有效处置,只是“提示”了事。

因此,对于这起落石事故,不能只是地方政府自查,更高层面也应该介入调查或者挂牌督办,其一,有利于客观公正调查和处理,以便对死者家属、伤者和公众有合理合法交代;其二,检查当地落实《旅游法》的情况;其三,从这一事故吸取教训,要求全国其他景区加强安全管理,不让悲剧重演。

即将进入新一年旅游旺季,游客安全保障无疑是各地旅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避免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是,每个地方政府对每个景区安全保障进行地毯式检查,对照相关法律要求,尽量把所有的旅游安全风险隐患提前排除,营造一个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避免类似落石事故再次击中管理漏洞。

落石事故“击中”了什么?是政府监管漏洞还是景区服务漏洞,或是游客缺少安全常识?期待有关方面调查后给出答案。

□张海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4447 2015-03-20 00:00:00 五 落石事故<BR/>究竟“击中”了什么?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