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华南城市场繁荣初现,商户争相入驻
郑州的“身高”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的“身高”

□刘福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的郑州,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到处闪耀着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她的“身高”不亚于周边五六个省会城市。

可是,郑州在100年前还称郑县,只是后来中国的两条重要铁路——南北走向的京广线(其中一段始称平汉路)和东西走向的陇海线交会于此,其地位才有所提升,改称郑州。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省会由开封移至郑州,这座城市一跃而成为河南省的政治中心。

但是,当时郑州依然是一个破败的小城。经济凋敝,民生凄苦,房舍道路年久失修,“路无三尺平,灯无三盏明”,这一民谣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郑州的穷困面貌。

当时的城区局限于铁路线以东极小的范围内,只有几条还算像样的街道:解放路、德化街、大同路,还有一马路、二马路,其余都是狭窄的胡同。铁路线以西就没有多少建筑,甚至没有多少农田。丛生的野草能疯长到一两米高,夏秋蝗虫飞舞,冬春黄沙漫天,直到5月份许多人还不得不戴着“风镜”。那时汽车不多,但每当汽车从土路上驶过,总要掀起滚滚沙尘,久久不能散去。

那时,城区里最高的建筑就是“二七广场”西侧的新华书店,只有3层。“二七纪念塔”虽然要高一些,但它还不是一座真正的建筑,而是用木条钉成的塔形建筑物。据说,当时来了几个“苏联专家”,断言郑州不能建造高层建造,原因是郑州的“沙质土壤”。3层的新华书店,据说就是那时郑州的身高。

到了60年代初期,新华书店西侧建起了“手工业大楼”,4层,则是那时郑州的身高。

到了60年代中期,中原路南侧建起了市政府大楼,7层,则是那时郑州的身高。

到了70年代,火车站对面建起了中原大厦,18层。则是那时郑州的身高。这个高度颇使郑州人自豪了一阵子。

和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郑州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而突飞猛进,郑州的身高,也如俗语所讲:芝麻开花节节高。很快,火车站东南的“格陵兰”大厦就超越了中原大厦;后来,市政府西侧的“裕达国贸”又拔得头筹。如今,已经很难说哪座楼房是郑州的第一高度,因为明天或许就有一座新楼竣工而超越它。

据说,郑州南郊的“福塔”目前是郑州的第一身高。谁知道明年又会如何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44477 2015-03-20 00:00:00 五 郑州的“身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