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郑运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身上那么多线
你准备打哪开始练?
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
坚持传统“特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
坚持传统“特色”

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

坚持传统“特色”

早在专业足球时代,河南队还是清一色的河南本土球员的时候,郑州和洛阳市省队两大人才基地,而郑州籍的运动员中,相当大的比例都是来自同一所小学:二砂小学。年长一些的河南球迷耳熟能详的周延龄、孙大杰、王炜、马红等名将,都是出自这所有着长久足球积淀的学校。11年前,学校“变身”为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相对于“二砂”,新学校的名字可能不如以前知名度那么高,但足球的特色,始终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身上延续。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坚持足球传统

40多年前,年仅29岁的王传奇来到二砂小学担任体育老师,由此为这所学校播下足球的种子,有着二砂这个闻名遐迩的大型企业的职工子弟为生源支撑,喜欢上足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也逐渐成为河南足球的一个重要人才基地,上世纪80年代,学生们出去打比赛,底气都比旁人足很多:“我们是二砂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而随着足球运动的逐渐普及,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突出,但足球在这个学校中始终有着重要地位。2004年,二砂小学改制为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足球依然被学校作为“重点特色”来打造。

“我们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班级联赛,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一、二年级是足球趣味比赛,以培养兴趣为主,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班都有球队,参加联赛。除了足球课之外,平时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也用来作为补充,各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巩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加强基本功练习。”学校教导处副主任王锋介绍说。

在浓重的足球氛围之下,学校的校队也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作为河南省的足球传统学校,从区级,到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比赛上,都活跃着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小球员们的身影。厂矿杯、梅花杯、小甲A、贝贝杯……小球员们可谓身经百战。2013年,当时还是五年级学生的万煜,经过层层选拔,获得了进入西班牙马德里竞技俱乐部青训营训练的机会,被行家视为“希望之星”。

扩大对外交流

长年的积累之下,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成熟的青少年球员培训体系。学校现在拥有苗苗队、二线队、一线队三个级别的队伍。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球队开始训练,每周训练5~6次。各支队伍都有专门的教练带领,以保证因材施教。而学校的教练员队伍也堪称豪华:戴金海、马红、沈荣庆、李喜玲等人都是河南足坛的名宿,专业队的履历、丰富的实战经验,保证了校队的训练质量,而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练董宏伟至今还活跃在教学一线,精心培育幼苗。

在定期校内比赛,参加省内比赛的同时,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还特别重视“请进来”,邀请省外的高水平队伍前来交流。2013年暑假,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少儿邀请赛,来自国内的8支同年龄组的优秀球队,齐聚校园,交流切磋,自那以后,这项比赛也成为该校的一项传统活动。

而前不久校友李岩的造访,更是为学校走向国际化打开了一扇窗。正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岩,是当地“欧中体育发展协会”的负责人,致力于中国和欧洲,尤其是德国足球的交流,今年年初他们曾经帮助河南女足成功完成了德国拉练。利用回国度假的机会,李岩专门回到母校,学校蓬勃发展的足球运动,让他非常兴奋,并表示将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德国的同年龄组球队前来交流访问,为母校助力。

在积极发展足球,争取为高级别球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同时,校长周永涛也更看重足球在“育人”中的重要功能:“我们希望校园足球的发展,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足球的积极作用,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走上专业道路,但是足球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健康快乐,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这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54945 2015-05-06 00:00:00 三 中原区特色实验小学:<BR/>坚持传统“特色”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