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话题
天价滞纳金
也应关进制度的笼子
单兵突进的“无人超市”无助诚信建设
“鳖臑”入题,只是一次刻意的掉书袋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鳖臑”入题,只是一次刻意的掉书袋

今日头条

因为这个“从未谋面”的古代数学词汇,在微博上,2015湖北高考数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网友和考生都在讨论《九章算术》和“鳖臑”(三角锥体),觉得“难出了新高度”。网友@米修修修修修伢表示:“下午考数学几何题出现了《九章算术》的“鳖臑”,我想静静。”网友@吃饭睡觉翻白眼说:“反正我是要哭了,考数学竟然题目里有不认识的字,我也是醉了。”(6月8日《长江日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但有关高考命题的讨论并未冷却。这一轮高考中,最让人惊讶的是湖北数学几何题,其中生僻词汇的使用,令人诧异万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鳖臑”,数学考试却偏偏使用,是在向考生传递重视传统文化的信号?

然而,真要说借此唤醒考生的文化意识却又显得牵强。高考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弘扬传统文化虽是其功能之一,但并非其主要效果。当生僻的词汇出现在数学考试之中,这本身构成的是一种戏剧反差而非正向教育。毫无疑问,在复习数学时会连带把古代数学一起复习的考生寥寥无几。

出乎意外的生僻词,并没有起到考查学生数学的作用,它仅仅是本次考试中的一个佐料。但鉴于多数学生并不知道“鳖臑”,佐料也就喧宾夺主。而事实上,是否理解“鳖臑”,与是否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毫无联系。虽然命题者专门给这个词语配有白话解释,但须记得此种命题据说是为了考查学生在陌生语境的应答能力,都解释明白了,还如何考查?

近年来,热衷在各种古籍中找数学题,据说是湖北高考的一种传统。此前湖北高考数学还曾采纳过古希腊数学的相关知识背景,从拓宽学生思维来说,这些尝试无疑有积极一面,但须强调的是类似“鳖臑”一类的掉书袋还是少些为好。既然知道需要注释才能明白,为何不索性让题目更接地气一些。高考作为一次国家大考,它所选拔的不是高端研究人才,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大众人才。不知道“鳖臑”,或不懂“鳖臑”并不影响他们进入大学学好基本知识,更不影响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干好本职工作。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刻意使用类似“鳖臑”的题目,事实上说明命题者自身堕入一种命题窠臼,为引经据典而引经据典,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孜孜不倦地向人炫耀“回字有几种写法”。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4388 2015-06-09 00:00:00 二 “鳖臑”入题,只是一次刻意的掉书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