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话题
拿什么来抵御城市“瓷砖雨”
落实高温津贴不能只靠纸上规定
“抛子入井”式悲剧本不该上演
f0512lk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抛子入井”式悲剧本不该上演

因为年幼的儿子患有脑积水,高额的医疗费让家庭不堪重负,身为父亲的孙某产生杀害儿子的念头。趁夜黑无人,孙某将2岁的儿子带至宝鸡金台区蟠龙镇街道以东的田地,抛入一口枯井中,后致其死亡。孙某说,他当时多次在井边看儿子时,心中也很纠结,他想让儿子活下来,又想让儿子死。近日,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孙某无期徒刑。(6月17日《华商报》)

毫无疑问,“抛子入井”乃是一种恶行,当地法院判其无期徒刑也是捍卫法律的尊严。只是,具体回归到该案背景,我们所能读到的不只是冰冷的犯罪事实,而是这背后的伤感。一面是困扰儿子的恶疾,另一面是一个贫困家庭应对疾病的捉襟见肘。本不该走上“抛子入井”道路的孙某,是什么让他抗击疾病的能力如此孱弱?

家庭困难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对社会医疗保障的不熟悉、对社会救助体系的隔阂则是更重要的因素。孙某面对警方,曾坦言“实在没办法”,这曾让很多人疑惑不已。毕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类似脑积水疾病,通过医保多少能有些报销。所谓“无法承担后续的医疗费用”,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必须看到的是,类似孙某这种行为并不罕见,比如去年媒体曾报道,安徽定远一名男子因无钱看病,自锯双脚。定远男子的困难既是因为家里没钱,也与自身未投医保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推动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积极参保,应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一个思考方向。特别是当极度困难的农村家庭,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时,社会公共救助体系能否补齐缺口,发挥好救人危难的作用。

受限于知识文化的不足,类似孙某一样的偏远农村居民,当他们遇到医疗困难时,一种极端的表现即是自戕或他戕。这事实上是公共救助常识普及的缺位。处于关注盲点的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呼唤善良群体的救援。而这,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推动社会公共力量的下沉,帮助那些处于文化边缘地带的群体,与这个社会的救助体系接轨。

该如何遏制这样的惨剧发生,不仅仅是谴责一下犯下过错的孙某,而应有更多具体的反思与行动。“抛子入井”式悲剧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一个父亲的犯罪,但也是本该可以避免的一桩祸事。消弭类似惨剧,离不开公共力量的行动也离不开个体的责任与担当。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66601 2015-06-18 00:00:00 四 “抛子入井”式悲剧本不该上演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