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话题
“办寿酒须70岁以上”
不接地气的懒政样本
离婚要证明自己是“正常人”,敢问:你正常吗
“女孩借200万尽孝”实际上无关孝道
f0714lkhj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办寿酒须70岁以上”
不接地气的懒政样本

“办寿酒须70岁以上”

不接地气的懒政样本

最近,四川省通江县公开发布了一则规范操办酒席的通知:通知对操办酒席规范力度很大,除了对国家公职人员酒席范围界定进行规范外,还对农村和城镇居民允许举办的酒席范围进行了界定。其中办寿酒要求老人年龄70周岁及以上,每间隔10年可操办一次(70周岁、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以此类推),还必须以身份证或户口簿为准。(8月4日《成都商报》)

四川通江县拟定规范酒席的文件,其目的是塑造好的社会风气,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具体拟定规范性文件时,必须要坚持接地气和不违反常识的原则。什么时候该办寿席,虽然对公职人员来说,是一个预防腐败的课题,但对普通民众来说,却是一个移风易俗的引导工程。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宣传办酒席的好风气,却没有对民众做此类硬性要求的权力。而这,正是公职人员与民众的差别,不做区分地,对两个群体执行同样的标准,削弱了文件本身的威信。

退而言之,即便对当地公职人员来说,这种操之过细的规定亦是不合理的。整顿大吃大喝、随礼腐败之风,中央层面已有八项规定。对于四川通江县而言,可以在坚守既有的党纪国法的基础上,制订更靠谱的细则。但别出心裁,把什么时候办寿席也管起来,是一种懒政。因为它至少说明当地相关部门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在日常监管上。

“办寿酒须70岁以上”逾越公私边界,是对我们的一次提醒。办酒席当然应该树立好的风气,也要尊重民俗文化。但二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事情的两面。其实,说白了,让酒席之风不那么猛烈,宜采取疏导的方式,而不是指望一次就堵住这股风气的出口。因为类似“办寿酒须70岁以上”,落地起来实在太难。难道,每一个民众办酒席,当地相关部门都要派人去核查一番?

公共决策中有一种常见的误区,一遇事儿就想着“一抓就灵”,而忽略了社会问题往往需要细致工作化解的常识,诸如酒席凶猛,它对公务人员来说,的确是一个规范议题,但对民众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教化工程,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本就不是一个规定的事儿。换言之,当地相关部门与其忌惮酒席凶猛,不如多接地气,学会怎样以常态监管推进公职队伍的作风建设,怎样通过培育健康的社交文化,淡化大操大办的风气。而这比“办寿酒须70岁以上”显然要更为靠谱。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77266 2015-08-05 00:00:00 三 “办寿酒须70岁以上”<BR/>不接地气的懒政样本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