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又见电梯“吃人”,教训仍需直视
“男德班”遇冷,理念可期方式存疑
微话题
反思“天价虾”不能止于黄金周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微话题

数千“有钱人”

怎就成了扶贫对象

审计署10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等个别地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资金未及时拨付或违规认定扶贫对象。审计发现,在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03版)

骗取扶贫事件

真相有待追问

@余明辉:如果说,个别人员通过掺杂使假、坑蒙欺骗,获得国家和地方实施“精准扶贫”之下的资金、项目等优惠和扶持,尚可理解。但是像马山县这样,一查就是成百上千的“企业家贫困户”、“汽车贫困户”等,很难说是骗取扶贫资金者们的个人行为,背后的真相有待追问。

精准扶贫工作

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罗瑞明:贫困人员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要让他们早日解困,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国家还给予特殊的政策进行扶持,在资金、待遇等方面予以关照,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而让一些不符合条件者列入此范围,无疑与贫困者“碗中抢食”。精准扶贫要到位,关键是要精确贫困群体数据,数据要真要实,强化责任制,责任到人,谁把关谁担责,不仅要算新账还得翻老账。

@戴先任:需要打通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对经管权力实施全方位的监管,还要请公众监督,让低保发放等惠民政策变得公开透明,对每一起错保漏保案件都要严肃追责,建立健全追责机制,更要彻查错保漏保原因,如果是在认定上存在制度漏洞,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就要赶紧补牢漏洞,亡羊补牢;如果存在利益输送,存在腐败现象,则要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89784 2015-10-09 00:00:00 五 微话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