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藏品归谁
博物馆说了不算
山海关景区摘牌
痛哭应是反思的开始
1020flcp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海关景区摘牌
痛哭应是反思的开始

山海关景区摘牌

痛哭应是反思的开始

10月初,由于存在价格欺诈等问题,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被取消。为此,山海关区旅游局局长刘媛失声痛哭:“我是山海关的罪人,老局长的工作成果在我手上被败光了。我们愧对全国游客,愧对国家旅游局的信任,愧对山海关人民。”而山海关区委书记曹玉宝向记者表示,被摘牌是个噩耗,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山海关景区的硬伤在体制上经营、所有和管理三权不分,摘牌让我们下了死决心,推进体制改革,盘活资源”。

(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04版)

山海关区旅游局局长的一番说辞,将公众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此事上,更悄然间传递出一种痛心疾首、痛改前非的坚毅姿态!诸如此类的“积极信号”,固然可以被视作当事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同样也可以被看成是当地危机公关的一环。声名丧尽的山海关景区,的确需要释放出更多的善意信息,来重新建构自身的正面形象。眼泪,虽不能解决问题,却终究能引出问题。

该怎样理解局长刘媛的眼泪?首先应该明确,作为景区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刘媛显然应该为现状负责——由于自己管理不善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失声痛哭、悔恨不已,这是顺理成章的逻辑。但在缺乏实质惩戒的背景下,有“难辞其咎的官员”痛哭流泪,却仍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所谓“知耻而后勇”,作为一位公职人员,“有耻感”实乃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可是,公共管理有正确的伦理立场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找到切实可行的目标实现路径。具体到景区的建设与整治,无疑更是如此!试问,以悔过姿态示人的山海关景区,又能拿出多少有效手段,来治弊图新呢?

按照山海关区委书记的说法,“山海关景区的硬伤在体制上经营、所有和管理三权不分”。其实,这种混乱的局面,在不少景区都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旅游业发展史还很短暂,各地都缺乏成熟的运作经验,以及体系化的蓝图规划。部分景区,在发展旅游初期阶段,其主旨思想就是“迅速变现”。这种短视功利的策略,未能事先实现利益的有序分配,未能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框架,以至于为日后种种乱象埋下了隐患。

就此而言,山海关区旅游局局长的痛哭,应该回答那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如何整合各方力量,来将景区纳入可控的轨道。而从实际来说,这既是旅游局的责任,却又不只是它的责任。需要当地旅游局立足客观实际,更需要当地更高方面介入,理顺体制机制关系。从这个方面来说,摘牌也是一次破局的契机,山海关相关方面应用实际行动而非泪水重新赢回5A级景区的品牌。

□然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1704 2015-10-20 00:00:00 二 山海关景区摘牌<BR/>痛哭应是反思的开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