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学生配手机,你赞成吗?
“被撞不索赔”离不开“肇事勇担当”
“快递实名制”首日答卷:
“矮大紧”式网名寄送该如何告别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增长新动力
f1103tzbkth
f1103gbyyt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被撞不索赔”离不开“肇事勇担当”

“我儿子把柯大爷撞伤了,他不但不要我们一分钱的补偿,还主动回家休养,以减轻我们的负担,真是叫人意外又感动!”10月31日,在江西瑞昌市打工的河南人于高杰感慨地说。原来,于高杰的儿子小于骑自行车不慎将柯大爷撞伤,事情进展却让于高杰感动不已。(11月2日《信息日报》)

近年来,老人倒地讹人的事情我们听得不少,不少人感叹“老人变坏了”或是“坏人变老了”,在此背景下,一个老人在被撞后大度地表示“不索赔”,其高风亮节的确让人感动。甚至多次处理过类似事件的民警都感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老人。虽然被撞不索赔背后可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老人受伤并不严重,老人经济条件尚可等,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应当还是老人的善良与宽容。

当然,点赞老人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了事件的另一方,撞人学生及其家长,因为他们的态度,也影响着被撞者的态度。撞人学生肇事后第一时间给家长打电话,家里并不宽裕的父母当即感叹“这几年可能白干了”,但他们并未因此逃避责任,而是迅速赶到医院,积极垫付治疗费用。老人主动去派出所销案时,这对父母还诚恳地表示“多少要赔偿一点”。可以说,撞人者和被撞者都在向彼此展现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也收获了彼此的信任与情感回馈。

试想,如果撞人者不负责任地逃逸,被撞者还会心平气和地体谅其难处吗?一旦找到肇事者,那一定是狮子大开口。如此一来,肇事者可能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产生“撞死比撞伤好”的极端想法。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更加稀缺,每个人都会时时提防其他人,社会温情将荡然无存。

真正的道德建立在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在传递善意的接力赛中,需要有一个人率先起跑,也需要后来者稳稳接棒。我们期望看到更多新闻中的善意传递,而不是人与人间陷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将心比心,多为他人想一点,比如撞人的积极救人,被撞的体谅他人难处,唯其如此,每个人才能体会到温情的双向流动,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段思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95246 2015-11-03 00:00:00 二 “被撞不索赔”离不开“肇事勇担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