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两难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过一个“反向春运”年,将父母从老家接到工作地过年。(12月10日《现代快报》) 回家过年,是千百年来春节永恒的主题,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定要回家过年,就是为了在辞旧迎新之际,郑重宣示自己对家庭永远不离不弃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无疑将使亲情的纽带更加牢固。显然,即使平时“常回家看看”,也绝对不能替代春节的回家,“反向春运”确实有些遗憾。毕竟,可以将父母接来,但接不来一个老家,更接不来家乡过年的氛围。 但当“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还有比“反向春运”更好的办法吗?而且,与回家过年相比,“反向春运”也有着让人心动的诱惑。首先,不必为返乡车票弄得心力交瘁,相反,“反向春运航线的机票价格却一路跌至‘白菜价’”,因此“与其一个人花上几倍的价钱回家,不如把爸妈接到身边来过年”。 其次,这也可以让自己得以与父母团聚,聊补思乡之苦,共享天伦之乐。如一位上班族所说,“父母从来没有来过南京,正好趁着过年带他们在南京转转。”实际上,许多老人很少出门,趁此机会不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操劳,这其实也可以当作一次难得的外出度假和旅游。于子女来说也是尽了孝心。 再次,“反向春运”也是各地民俗文化融合的契机。在异地他乡,老人按照当地的风俗过年,也带来了有乡土气息的年味。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也让城乡文化因此交融,彼此吸取营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减轻了春运的压力,也有利于节后开工,于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都不失为一个“利好”因素。□钱夙伟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