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血友病吧之争:如何面对“门口的野蛮人”
谁来守住公园姓“公”的底线?
微话题
严治“菌群之流”体现反腐“无死角”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治“菌群之流”体现反腐“无死角”

今日头条

他们不是“老虎”,甚至“蚊蝇”也算不上,危害却着实不小;他们单次贪腐“胃口”不一定大,但涉及经济生活方方面面,伤害群众感情。随着反四风、反腐走向纵深,一批“菌群之流”被曝光在监督聚光灯下。2015年7月份以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六次月度通报曝光860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涉及资金超12.4亿元。专家认为,党风党纪关系人心向背,唯有灭除“菌集死角”才能让政策红利惠及民众不打“折扣”。

(1月12日《郑州晚报》A13版)

既要打“老虎”,又要灭“蚊蝇”,这是党中央的治腐决心,然而,除“老虎”、“蚊蝇”之外,却有“菌群之流”,他们也是“贪一族”,同样对老百姓造成了危害,也要受到监管,受到惩罚。

有个词叫“雁过拔毛”,基层群众更常被“拔毛”。四川有一村党支部书记在全村更换智能电表时向村民按每块电表10元、收取共2480元“带路费”。四川通报一村小组长将村里3吨水泥搬回家去;甘肃一村委会文书在化肥发放中,扛回家8袋化肥。8袋化肥也贪,形象地诠解了“菌群之流”的贪。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扶贫济困力度不断加大,惠民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央的“惠民政策”如能够不打折扣地落实到老百姓身上,才会充分发挥作用。“菌群之流”,看似危害并不大,但造成的影响却极坏,因为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感受最深切。

反腐要“零容忍”,反腐就要“无死角”。对于“菌群之流”决不能手软。如此,才能让专项资金真正发挥好“保命钱”“兜底钱”作用,才能防止截留、贪占、挪用、冒领等漏洞,这就需要一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不留下任何漏洞,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监督。更重要的是做到透明化。任何政策均要公开,要公开每一个细节,包括发放几袋化肥,不然的话,那些“菌群之流”就机可乘了。公开要是全方位的,并且做到及时曝光和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稳基层的“钱袋子”。

严治“菌群之流”体现反腐“无死角”,值得期待。

□前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2010 2016-01-13 00:00:00 四 严治“菌群之流”体现反腐“无死角”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