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考场女教师猝死,公共急救我们该如何应对
贫困生领补助金,“立此存照”为哪般?
微话题
公众为何对“女神探”耿耿于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考场女教师猝死,公共急救我们该如何应对

社会评谈

17日,一则《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该文称,正在考试的初中生在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该文认为,对于这样的突发性疾病,如果抢救及时,年轻的老师的生命本来是可以挽回的。

(1月18日《京华时报》)

事发学校(泰兴济川中学)校长杨军表示,事实真相与上述传闻有所出入,“事实是,学生第一时间发现了老师生病,并通知了隔壁班的老师”,而校长也在很短时间内赶到教室。

尽管如此,从事件结果来看,“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的现场救助是极其匮乏的。无论是考场的学生,抑或“隔壁班的老师”都不具备公共救助能力,在“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的考场,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呼吁公共救助介入,譬如及时拨打120。

而在这一过程中,现场还能不能有更多作为?在专业力量到来之前,尽可能地给予老师必要的帮助?揆度现实,事发之日,学生所谓的“第一时间通知”,其实也只是发现老师没有收卷。我们的学生能否在老师挣扎呻吟开始,呼吁校医介入?这从公共救助机制的培育而言,既意味着我们对于学生的急救训练过于匮乏,也意味着校园急救力量的不足。而事实上,学校正是学生接受公共救助常识训练的主场所。像新闻中这种嘴角起白沫的现象,按照急救常识,就属于紧急救助范畴。不要等到患者已经起不来了,才想着去喊“隔壁班的老师”。

当然,初中生毕竟并非成年人,判断能力亦有不成熟的一面。我们与其过多苛责他们,追溯一个群体的道德责任,不若俯下身来抓好急救教育及急救机制建设。比如,上海在公共场合试点配置急救设备;深圳正在征求意见的医疗急救相关条例中“强制公安、学校、公园、交通站点等重点单位场所培训救护员的比例”,这些措施,未见得一定有效,但在送往急救的路上,往往能预先起到缓和作用。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3382 2016-01-19 00:00:00 三 考场女教师猝死,公共急救我们该如何应对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