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考场女教师猝死,公共急救我们该如何应对
贫困生领补助金,“立此存照”为哪般?
微话题
公众为何对“女神探”耿耿于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众为何对“女神探”耿耿于怀

今日头条

近日,一则“‘女神探’被终审”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疯传。消息称:杭州市公安局警官聂海芬在当年办理安徽少女王冬奸杀案时,误将作案嫌疑人锁定为安徽人张高平、张辉叔侄,致其坐十年冤狱,杭州中院已审结聂海芬涉嫌滥用职权一案。对此,杭州市检察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均表示消息不实。记者联系上聂海芬本人,对方表示自己正在正常上班,没有受审。

(1月18日浙江在线)

一则无中生有的谣言,再次引爆了社交媒体。事实再次证明,尽管浙江叔侄冤案尘埃落定已久,但“女神探”聂海芬从未离开过舆论场,人们依旧对她耿耿于怀。人们和“女神探”之间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但正因一份对公平正义的渴求之心,才始终盯着她不放。

与赵作海案一样,浙江叔侄冤案是我国司法纠正冤假错案进程中绕不过的坎儿,只要涉及冤假错案,人们总会想起它。同样,作为冤案的制造者——“女神探”聂海芬,越是不想示人,人们越是想看上一眼。

从冤案被写入浙江高院工作报告到启动问责机制,从浙江高院“内部问责”的说法到聂海芬“晋升”疑云,从千呼万唤“不见人”到如今聂海芬本人“正常上班”的回应,任何有关“女神探”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令人遗憾的是,检察院、法院的辟谣并不能抚慰公众的知情欲,聂海芬本人“正常上班”的回应反而勾起了人们更大的想象:她究竟被问责了吗?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浙江叔侄冤案究竟是怎么产生的,问责的过程和细节是什么,“女神探”到底受到了什么处分等问题,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希望“女神探”聂海芬承担她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别让围观者的等待落空。□陈广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13389 2016-01-19 00:00:00 三 公众为何对“女神探”耿耿于怀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