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8版:新郑播报 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懂创新 能谋划 甘奉献 重发展
玩手机患脑萎缩
警惕睡前玩手机的危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懂创新 能谋划 甘奉献 重发展
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院中院院长李长青

■编者按 为进一步推进“树名医、创名院”实施步伐,打造医院品牌,以“方便看病、放心看病”为主题,新郑市人民医院特推出【首席名医】评选活动,【今日名医】将为您逐个细数这些医学大牛!

李长青 儿童院中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中国儿童保健协会、河南省儿童医院协会、儿科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血液、泌尿系疾病,各种疑难、危重病人及新生儿救治。 新郑播报 邓春丽 通讯员 杨莹

李长青联系电话:13525505321

坐诊时间及地点:

每周二全天(儿科门诊3诊室)每周四全天(儿科门诊5诊室)

新郑市人民医院24小时接诊电话:

0371-62666666

潜心发展三阶段从量到质的飞跃

2004年到2016年,十几年光阴一刹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儿科医生到儿科主任再到儿童院中院院长,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更需要的是敢于涉足高风险领域的魄力。李长青说:“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2004~2008年,我们的普儿阶段:2004年刚入职新郑市人民医院时,我们仅仅是普儿科,只有28张床位,规模小,框架还未成型,发展方向不明确。2008~2011年,我们的发展阶段:2008年搬迁至妇儿分院,政策平台给予支持,新生儿科、小儿康复科单列出来,病人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个阶段儿科经历了“毒奶粉事件”“手足口病”等磨砺,已然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2009年,李长青毅然到上级医院进修重症医学,开展儿科重症,2010年他担任普儿科主任,儿童重症开始起步发展。2012年后,形成普儿科、新生儿、儿童康复齐发展的框架,开启质的飞跃阶段。2012年,率先开展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刷新周边地域诊疗空白;2014年,成功救治胎龄仅为26周、体重0.8k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全市首例;近年来累计抢救各种危重患儿近千例。2015年6月份,儿童院中院成立,儿科成为第一个成功改革科室,李长青成为新郑市人民医院第一个院中院院长,儿科也从一个“小儿科”成长为拥有230张床位的“大儿科”。

不放弃 树信心 点亮新生命

当问起李长青为何选择儿科的时候,他说道:“我们把握的是一个生命的起点,我们开启的是一个新的人生,我更喜欢迎接这样的挑战。”而问到为何要坚持“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的儿科重症时,李长青说,“干一行、爱一行”是他的人生格言。李长青回忆起2012年一个被郑州某医院诊治为“先天性低通气障碍综合征”的两个月大的患儿,家长赶往上海再次诊断,还是同样的诊断结果,于是回到新郑市人民医院。李长青根据查体及体征,诊断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极力劝说准备放弃治疗的家长坚持治疗。半个月后,孩子顺利出院,现在4岁了,很健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他义无反顾地热爱着儿科,热爱着这个带给他太多职业满足感的事业!

细节决定成败

用心沟通 以身带教

儿科诊疗重在点点滴滴,一个患儿的体温、液体量等的变化都关乎着生命,所以李长青在工作中要求重视细节,亲自为患儿雾化、量体温、仔细查体;在重症监护室守着患儿,一守便是几天几夜。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态度感染带动着他的团队,不言苦、不言累、不抱怨,齐心协力共创儿科精神。

李长青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儿科大夫要用心沟通、换位思考,需要更多的同情心,对家长要感同身受,多一些认真、多一份解释、多一点耐心。也正是因为这样,儿科才能赢得更多家长的口碑。

立志“普儿做全、

新生儿做精、康复做大”

说起今后院中院的发展,李长青说,2016年儿童院中院要把普儿做全、新生儿做精、康复做大。目前已成立儿童急诊科,针对急诊患儿,更好地优化就诊流程。新生儿科目前拥有各类呼吸机10余台,发展重症医学,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康复科已和郑大五附院强强联手,从目前50张床位向100张床位迈进。

未来,李长青更希望在儿童保健上多下功夫,治未病之病,为更多的新郑及周边儿童带来福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28059 2016-04-01 00:00:00 五 懂创新 能谋划 甘奉献 重发展KeywordPh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童院中院院长李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