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生篇 自我调解,做合格的“中考生” 一年一度的中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在仅剩十天的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那么,考生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态,才能以最佳心态走上考场,取得良好的成绩。不妨参考一下这七种技巧。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多想长处增强自信 考生在考前对自己的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想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因为,丢失了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闲情雅兴优化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迎考中要学会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情绪紧张时,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或与同学聊聊天,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调节心理,优化情绪。 自我减压迎接考试 临考前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把考试看成一种挑战,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自我质辩化解担心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有“离高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只要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担心。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对考试充满自信,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积极暗示调整状态 积极暗示能强化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要进行积极暗示:“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考前大休一周,停止复习。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面对微笑进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在不经意中就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