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7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原始社会石磨盘 村民曾用来垫猪圈
张良“借箸代筹”力阻分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原始社会石磨盘 村民曾用来垫猪圈

■新郑文物精粹之石磨盘石磨棒

石磨盘、石磨棒,1979年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遗址出土。其均由黄砂岩石琢磨而成,造型规整,磨盘平面呈鞋底状,下接4个矮柱足,盘上有加工谷物的磨损痕迹;石磨棒为圆柱状,表面光滑,它们是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典型器物,证明原始农业已臻成熟,对研究我国8000年前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20世纪50年代,新郑县城北8公里处裴李岗村一带农民在田野耕种时,总会不断挖出一些石斧、石铲、石磨盘等器物,因不知为何物,常用作垒鸡舍猪圈,或坐石,或随处丢弃。20世纪60年代初,农民平整土地又出土大量石磨盘、石磨棒等。

新郑播报 巴明星 通讯员 高沛 文/图

一则新闻 引出石磨盘的故事

石磨盘的发现逐渐引起文物界的关注,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遗物,为碾谷物的生产工具,但是没有说明具体时代。石磨盘的形状像一块长石板,而两头呈圆弧形,像鞋底状。石磨盘是用整块的砂岩石磨制而成,正面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大多石磨盘的底部有4个圆柱状的磨盘腿,高3~6厘米。石磨盘一般长70厘米左右,最长者可达1米,宽度一般为20~30厘米。与其配套使用的是石磨棒,它的长度一般在30~40厘米,直径6厘米左右。

不久,《河南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新郑裴李岗村在平整土地时,一次发现石磨盘10多套,这些石磨盘经琢磨而成,平面看是前宽后窄的椭圆形,略呈鞋底状,盘底附有柱状的足。那么这些精致的石磨盘是什么时期的遗物?属于哪一种考古文化?为什么集中出现在裴李岗村?这些问题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考古工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并开始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这些石磨盘、石磨棒身上蕴藏着的文化含量。

考古发现 其年龄长达8000岁

1975年秋天,云湾大队西河李生产队社员李留明,在裴李岗犁地时发现石磨盘、石磨棒各一件。石磨盘侧立在墓主人的骨架旁,石磨棒置放在石磨盘的两个腿上。不久裴李岗生产南队社员李壬寅在岗上取土时发现两件石磨盘,均平放在墓室中,没有发现石磨棒。接着西河李社员李增泰在岗脊上犁地时发现石磨盘一件,侧立在墓室一旁,石磨棒搁置一边,紧挨石磨盘还放着一个陶罐,罐内盛满“鹅卵石”。

据调查,从1959年到1977年石磨盘解密之时,前后共发现40余件。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新郑县的裴李岗、唐户和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对裴李岗和沙窝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355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46座、灰坑44个、陶窑1座,获磨制石器212件、陶器299件。其他还有房基、窖穴、骨器和动植物残存等。考古学家将此种文化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其年代约在8000年前。2001年,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被公布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河南省十大考古大发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47526 2016-06-24 00:00:00 五 原始社会石磨盘 村民曾用来垫猪圈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