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国已有九鼎八簋
凸显称霸中原雄心
新郑是最早的“东道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国已有九鼎八簋
凸显称霸中原雄心
精品文物九鼎八簋

郑国已有九鼎八簋

凸显称霸中原雄心

■新郑文物精粹之“九鼎八簋”

1977年,新郑出土的“九鼎八簋”,堪称文物之精品、国之瑰宝。“九鼎八簋”器形和纹饰大胆突破商代神秘色彩,风格清新;造型一改雄浑凝重,趋向秀丽清灵;纹饰也从奔放的粗纹,改为工整精细的蟠螭纹、穿透盘旋,生动而清晰地附在器物表面。它展示了春秋时期郑国青铜器精湛的铸造工艺,更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新郑播报 巴明星

通讯员 高沛 文/图

九鼎八簋是国家和权力象征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从此,“九鼎八簋”成为中央政权的象征。春秋时,楚庄公曾向周定王的使臣公孙满“问鼎之大小、轻重”,使得“问鼎”一词成为觊觎国家权力的专用语。按照周礼,贵族在使用“九鼎八簋”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于“九鼎八簋”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郑国时期九鼎八簋震惊世人

郑国,西周末年分封的侯国。春秋初年,郑国首先灭掉了郐国和虢国,定都新郑,雄踞中原,从此拉开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序幕。

1997年在配合新郑基建工程的一次常规的考古发掘中,一套锈迹斑斑的“九鼎八簋”出土,震惊国人。九件鼎的形制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最大的一件通高54厘米,最小的一件也有47厘米高。近年来,郑国古城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乐器等王室重器,显示了郑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水平和经济的繁荣,也为研究郑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周礼》记载,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作为侯国的郑国为什么拥有九鼎八簋呢?这是一种王室衰微、诸侯称霸的反映,而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它也充分体现出了郑国称霸中原的雄心。”新郑博物馆馆长杜平安说。

九鼎八簋堪称艺术精品

政治、宗教与艺术,在当时是分不开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那个以“礼制”为轴心的古典世界已不复存在。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器增加,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也一改过去的设计,大胆地突破商周以来的神秘色彩,体现出强烈的地方性和清新感。从九鼎八簋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它一改过去的那种雄浑凝重的艺术风格,而趋向秀丽轻灵。纹饰也从过去奔放的粗纹改为工整的细纹,像这些青铜鼎上的蟠虺纹,两条或多条虺龙纹相互缠绕在一起,连续反复穿透盘旋,颇具华美繁缛的艺术效果,生动而纤细地附在器物的表面,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潮流。

“九鼎八簋是国家政权、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佐证。正是这古朴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展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具有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才能。”杜平安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2242 2016-07-15 00:00:00 五 郑国已有九鼎八簋<BR/>凸显称霸中原雄心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