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聚焦党代会 铸就新辉煌 上一版3
“看海”过后,要谨防次生疾病的发生!
百年传承 香飘肆意
乡村深巷里的老味道
中牟掀起对渣土车的缉查风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年传承 香飘肆意
乡村深巷里的老味道
郭国军在烹制烧鸡

百年传承 香飘肆意

乡村深巷里的老味道

7月12日凌晨两点,中牟县狼城岗镇南仁村,今年66岁郭国军家制作烧鸡的生产间,炉火熊熊,映照着郭国军渗着汗珠的脸,他手法娴熟动作轻便地将一只又一只拾掇干净的生鸡放进老汤锅里,老汤锅汤面漂浮着鲜艳的红辣椒和花椒、茴香、八角等数十种大料,汤面渐渐蒸汽腾腾,雪白的生鸡沉浸在弥散着香味的云里雾里,很快,汤水沸腾起来,大料翻滚起来,生鸡“跃跃欲试”,雪白的胴体渐渐化作灿烂的金色,诱人的香气穿越房门和木窗,穿越大街小巷,飘扬在睡梦里的南仁村。“每天至少要做100多只烧鸡,逢年过节,最多的时候一天做500多只。”郭国军说,“做生意就是用心做事,以德做人。”

20世纪80年代初,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国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古都开封制作烧鸡的百年老店的后人那里学会并掌握了制作烧鸡的独门技术,回到南仁村,郭国军又细心揣摩,精心研制出独具特色的烧鸡技术。酒香不怕巷子深,郭国军的烧鸡很快声名远播,闻名中牟。

郭国军说,80年代初那个时候都是用大点的钢蒸锅煮五六只烧鸡,当时村子附近有几个砖窑,郭国军的妻子李二梅就在吃晚饭的时候去各个砖窑上找窑主推销。“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吃不起烧鸡,窑主有钱,也说俺家烧鸡好吃,每天卖个两三只,赚几毛钱。”李二梅说。

2001年,郭国军的大儿子郭瑞涛用自己去砖窑上打工攒下的400元钱,开始和父亲共同经营烧鸡生意。2003年,他们用卖烧鸡攒下的6000块钱买了第一辆他们买鸡的交通工具,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一个星星牌冰柜。现在的烧鸡店老板郭瑞涛告诉记者,这几十年,锅台拆了好多次,一开始是小锅,一次能煮五六只烧鸡,后来换铝盆一次煮15只烧鸡,再后来是大铝锅一次能煮20多只烧鸡,现在是大不锈钢锅,一次能煮60只烧鸡,现在每天得用大铝锅煮两锅。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烧鸡的产量也得加大,锅台的拆和装,见证了烧鸡生意的成长过程。但几十年烧鸡的味道一直没变,一锅汤煮了几十年,香味越来越浓,越飘越远。开封,郑州,邻里八村买烧鸡的顾客络绎不绝。郑州的吃客每次都是提前打电话预定,一买都是100多只。“他们有的是跟着来买,有时候开车来十几个人,有的让来买的带,每次都是100多只。”郭瑞涛说。

现在郭瑞涛不仅在家卖,还在网上卖,有远一点的吃客想吃,可以直接微信下单,凑够一定数量就可以发货。郭瑞涛说:“这也是为了能满足远一点的吃客能吃到烧鸡,不用再跑远路。”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深巷里的味道让很多人流连忘返,希望借助网络的东风越飘越远。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郭倩楠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2272 2016-07-15 00:00:00 五 百年传承 香飘肆意<BR/>乡村深巷里的老味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