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豫你相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牌不是生活的全部
巴西人在开幕式上解答了 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思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音乐、舞蹈就能征服世界这次偏偏要靠创造力
巴西人在开幕式上解答了 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思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这不是门口保安会让你陷入思考的三个提问,而是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思考。用音乐、舞蹈就能够征服世界的巴西人,偏偏要靠思想和创造力,也许真的是经济拮据所迫,但各种创意让他们这次穷得理直气壮。奥运本就不该铺张和复杂,有些东西用钱买不到。 晚报里约奥运会联合报道组

1

一颗拯救地球的心

在和平标志(反核战标志)基础上制作的开幕式标志,里约人在立意上已经先胜一筹。里约人带着一颗拯救地球的心开始讲故事。

当奥运会成为举办国的巨大经济负担时,里约展示出简单之美;当世界受困于恐怖主义和难民潮时,里约在呼唤和平;当地球环境各种说不清的天灾时,里约突破了体育,告诉你要环保。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带来的东西吗?

因繁就简之美

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几何图形和线条,是巴西在向世界骄傲展示他们的审美,向“建筑界的毕加索”、缔造了首都巴西利亚的大师尼迈耶致敬。

那些简单的动物构架、船体,都不是因为成本问题而刻意节省,每一件都是出自雕刻艺术家之手。

最特别的是主火炬背后的这个“转轮”,美国动力学雕塑家安东尼·豪伊的风格之作。

有人说里约穷,所以火炬做得小,环保。火炬背后加这么大一个转轮不是费成本吗?其实也是环保主题,它一方面可以让小火炬盆变得光彩夺目,一方面又是豪伊一贯的理念,制作利用风力驱动的动力雕塑,让环境变得更美。

3

来自贫民窟的声音

土著居民、来自欧洲的水手、来自非洲的奴隶、来自阿拉伯的商人、来自日本的农工,全世界的种族和文化,在这里熔炼。巴西的世界性早于“地球村”的形成,这才有茨威格那本著名的书《巴西:未来之国》的样子。而巴西人却以此自嘲,说他们确实是未来之国,只是一直走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

懂得自嘲,便是最大的胸怀,里约人没有带着展示国家形象的任务而来,反倒征服了人们的心。

吉赛尔·邦辰短短30秒走秀,就让世界臣服。模特,就是巴西的特产。对不起,开幕式没有赤身裸体的舞男舞女,只有狂欢的桑巴队伍,布料依旧很少,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美,不是荡。

4

1.1万粒种子

巴西,在数百年前还是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原始之地,直到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开始了这片土地的殖民史。巴西的名字,就来自于欧洲人最初从这片土地掠走的自然资源之一——巴西木。

参赛运动员在开幕式前都收到了巴西树木的种子和土壤,两年之后,这些种子会在里约城北的德奥多鲁“激进”公园形成运动员森林。1.1万粒种子由207个品种构成,正好象征了来自207个国家、地区和代表团的1.1万名运动员。这也是奥运会后留给里约的重要遗产。

5

飞机,巴西人发明的?

美国人,包括世界上很多历史课本,都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成就归功于莱特兄弟。不过巴西人坚定地认为,飞机是他们的“航空之父”桑托斯·杜蒙110年前发明的。

1906年巴西的杜蒙建造了第一架动力飞机,并且在法国试飞成功,目前里约的国内机场就是以杜蒙的名字来命名的,当时杜蒙的飞机只飞行了60米高。听起来,就像中国人说足球是起源于蹴鞠,而英国人说现代足球发源地是他们的。

6

点火人选,返璞归真的奥运精神

最后点燃主火炬的不是“球王”贝利。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铜牌获得者范·德·利马点燃了主火炬。利马在2004年那场比赛一路领先,最后时刻却被一名狂热的观众冲过来纠缠抱住,由此错失金牌。当时利马已经35岁,那是他最后一次有足够的体力竞逐奥运冠军,当他遗憾地带着一枚铜牌回到国内时,巴西人仍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他。

这一次担任点火仪式,既是对他的补偿,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一次重申:重在参与,而不是胜负。这一座运动之城,有理解和包容一位错失金牌的选手的胸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57915 2016-08-08 00:00:00 一 巴西人在开幕式上解答了 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思考KeywordPh用音乐、舞蹈就能征服世界这次偏偏要靠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