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惠济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幸”之中他始终选择:面对与拼搏
他是“城市美容师” 还有着十足“文艺范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幸”之中他始终选择:面对与拼搏

出生8个月因患小儿麻痹致右腿残疾,但他说:“不幸可能降临到任何人身上,但最大的不幸不是身体上的残缺,而是因为不幸你选择了消沉,从此一蹶不振。”他是卢超,一个“不幸”的人,却用他的坚忍成就了自己,并尽力用行动温暖着众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 蔺洋 文/图

想干好一件事,就得有毅力去拼搏

9月21日,在南阳路博金商贸城办公室第一次见到卢超,低调的格子衬衫,黝黑的皮肤,满面笑容,很难将他与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总联系起来。

1962年,卢超出生在河南睢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因无钱医治导致右腿终身残疾,“我父亲身体不好,有结核病不能干重活,家里我是老大,虽然腿脚不便,但也要硬着头皮上,得挣工分啊”。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卢超心中的梦:“一定要上大学!”从家到学校半小时的路程,他却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但十几年来,不管天气如何,卢超从没因腿脚不便迟到过。

1984年,卢超凭借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沈阳建筑学院,成为十里八乡“头一个大学生”。“这样的机会我丝毫不敢虚度。”几年学业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1988年,作为唯一一位建筑预算设计人才被顺利分配到睢县第三建筑公司驻郑办事处。

“想干好一件事就必须善于动脑,更要有毅力去拼搏。”别人休息时,他研究图纸,到工地巡视,对工作的认真踏实让他的每次预算都做得精准到位,为公司屡屡中标。

把人生低谷当作重新开始的起点

1996年,在建筑行业风生水起的卢超却因一次机缘投身商海。“我当时四处筹资,中标了温州人创办的郑州针纺城工程,可招商失败,我血本无归。”

法院一纸判决让卢超接手了位于南阳路刘寨村已是空壳的郑州针纺城,“背水一战,只能自己重新再来!”可“隔行如隔山”,创业的艰难对于一个残疾人更是难上加难。

从融资招商,到日常管理、手续税费……大小事全靠自己摸索,甚至还要忍受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误解、歧视,面对重重困难,卢超选择了迎难而上。为了招商,他拖着残腿只身前往全国20多个批发市场实地考察,走访商户上千,走访中卢超发现了商机。

“郑州众多批发市场中,床上用品批发却是空白。”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把针纺城改为床上用品批发市场”。

免费吃住、免费停车,诚恳的态度感动了第一批商户,而后他又跑前跑后帮商户协调办证,还积极帮商户解决子女上学、租房等实际问题,而后,凭借诚信经营和优惠服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质商户入驻。郑州床上用品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专业市场,一度辐射中西部数省,年销售额上亿元。

回报社会是他毕生要实现的人生价值

20年来,卢超扎根惠济,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结缘、融入、成长壮大,我与惠济已密不可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成就了自己的同时,卢超始终没有忘记在他困难时得到过的帮助,“那就像是寒冬里的一杯热茶,心里很暖”。

“没有想那么多,只是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让需要帮助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温暖。”卢超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社会的帮助,所以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2001年以来,他先是回报家乡,为老家修路,建学校,而后开始积极投身帮助残疾人困难户、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参与抗洪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多年来,他个人及企业在救灾、助学、建设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捐款达260多万元。

他的企业被评为“爱心企业”,他本人也多次被市、区授予慈善事业先进个人称号、红十字公益事业“特殊贡献奖”等。

“把企业做精做强,是我一生的事业,但依靠强大企业做后盾,急政府所急,给百姓之所需,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对政府、对百姓是一种回报,更是我毕生要努力实现的人生价值。”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言却无私奉献;他们非富非贵却能倾其所有;奉上真心,予人温暖,在任何时间、地点,若有需要他们便会付出己力……让我们发现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小爱无限放大,以小爱汇注大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3872 2016-09-27 00:00:00 二 “不幸”之中他始终选择:面对与拼搏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