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惠济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幸”之中他始终选择:面对与拼搏
他是“城市美容师” 还有着十足“文艺范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是“城市美容师” 还有着十足“文艺范儿”

30年来,刘道洛作为一名城乡环卫工,工作中勤勤恳恳,所经之处洁净如洗;生活中待人诚恳、乐善好施,是众乡邻公认的一位好人。

40年来,刘道洛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做的最执着的事儿就是坚持读书,屋里书籍数千册。他勤劳本分,生活简朴,但对于买书却毫不吝啬,是名副其实的“书迷”。

记者 蔺洋 实习生 孟刘琦 文/图

小小环卫工的“文学梦”

见到刘道洛的时候,他正在街道上清理垃圾。今年60多岁的他现在仍然从事着城乡环卫工作。瘦小的身躯、黝黑的皮肤让人很难想象他也是一名“文艺男青年”。在惠济区木马村一提到刘道洛,老少爷们儿无不称赞。因为他的好人缘,在木马村方圆数里乡间是乡邻公认的好人。工作之余,刘道洛唯一的爱好就是写诗。今年6月份,他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乡土集》。生活中的他十分简朴,但买书却是一买就是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名人传记、现代文学等,统统是“来者不拒、一网打尽”。“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女辈辈贤”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座右铭。“不扫地了就看书,闲了就写诗,看到书我就发自内心的高兴。”不善言辞的他,说到书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

《乡土集》中收录的大多数诗歌描述的都是乡村生活。惠济区迎宾路街道木马村虽不是刘道洛的出生地,但却是他生活58年的第二故乡。鸟恋旧枝,鱼思故渊。通过诗歌弘扬惠济文化,展现惠济形象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小小文学社的“大梦想”

“惠济区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以前是把优秀的文化宣扬出去,现在成立文学社,我们想把好的文化留下来。”新城路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任桂林站长说道。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他的带动下,刘道洛、歌明等人加入了文学社,私下里他们自发组织诗友采风笔会,在南裹头、惠济桥、花园口都有他们创作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4岁的弓永康也是文学社的一员。“他经常修改自己的剧本,整晚都不休息,让人不得不佩服。”文学社诗友说道。目前文学社还没有走向正规化管理,但对于文学的热爱却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文学社。“我们现在的活动基本上都是自发组织,大家私下里都特别下功夫,看书写诗修改交流,我们都觉得特别充实快乐”。让更多人爱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学修养是文学社成立的出发点,倡导全民读书则是文学社的根本目的。

30年来,刘道洛手中的扫帚清扫的不仅是生活中的尘埃和垃圾,更是他干净清白的心灵和品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40年来刘道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诗歌俨然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渗入了他的血液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3873 2016-09-27 00:00:00 二 他是“城市美容师” 还有着十足“文艺范儿”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