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郑东新区宝龙城市广场的一场义演活动吸引了路人驻足观赏。这场别开生面的义演还真是不同寻常,原来是由几个来自四十七中的高二学生在如意东路社区的帮助下组织起来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 孔丹 文/图 把事做好,把爱送到 16岁的陈津如是四十七中高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听到辅导班老师讲起云南省耿马县的一个贫困学校,让她牵肠挂肚,“脑子里会不停地浮现那个学校的样子,始终放不下”。她召集同学们一起筹划去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大伙儿商量讨论,一致决定举办一场义演活动。 问起这场活动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环节,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发传单。”郑东新区各个小区门口、宝龙城市广场、丹尼斯七天地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有他们发传单的身影。“刚开始发的时候太害羞了,一上午才发出去5份。”徐梦晗说。“后来有一个性格特别开朗的同学,带着我们发,一下午发了100多份。”另一名同学时振轩略显羞涩地说道。“那时候天气特别热,有的人根本不接我们的传单,心里挺难受的。”陈津如接着说,“只要有人接了我们的传单,我们就尽量多地给他们介绍情况,不管捐不捐东西,只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就会有更多的希望。” 有一次发传单时突然下起大雨,陈津如淋成落汤鸡,传单也湿了,她委屈得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打电话给她加油鼓劲儿。她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大家不断地相互打气,整个活动才得以坚持下来。” “社区叔叔阿姨是我们的后盾” 举办这场义演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活动场地,商场都要求要有学校开具的证明,可当时正值暑期,无法在学校申请。陈津如的爸爸陈虹池建议他们去咨询社区。如意东路社区了解情况后,给予全力支持,不但解决了场地问题,还提供了桌椅板凳等相关设备。“没有这些帮助,我们所有的演出计划都会泡汤。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社区的叔叔阿姨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和惊喜,热心的居民还主动准备了节目。”陈津如激动地说,“他们不仅来到现场帮忙,还带动商场工作人员一起宣传,没有他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准备义演的事情很快在学校圈内“轰动”了,老师和家长都来到现场送文具、衣物,学校的各个社团更是为募捐活动献才献艺。在义演中,一群偶然路过的年轻人意外地跑上舞台跳起了街舞,现场气氛热闹非凡。陈津如笑着说:“他们只是路过,被义演打动,就马上参与,好人真多。” 付出很多,收获更多 T恤衫、幕布墙、募捐箱、宣传单等每一个活动细节,都是陈津如的团队自己设计、制作。活动现场捐赠的衣物也是亲自搬运到暂存地,再联系快递公司统一寄出。忙活一整天,饭都没顾上吃一口。有的捐助者离得比较远,他们就亲自上门去取,捐助者临时有事改变时间,他们就来回跑好几趟,没有一个人叫累。 “孩子们年纪小,执行力怎么样,能不能坚持下来,刚开始我是很担心的。”陈虹池告诉记者,“可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真的可以,作为家长,我感到特别欣慰,做他们的志愿者我很骄傲。” 问起陈津如最大的收获,腼腆的她红着脸笑道:“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没有放弃,更感谢社区叔叔阿姨的帮助,这些力量让我会继续坚持,帮助更多人。” 在社区,时常能看到这样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社区建设贡献着点滴力量。他们可能是“小巷总理”、志愿者、普通社区居民、小区保安员、保洁员,也可能是社区民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社区人的精神风貌。这些榜样汇成正能量,激发社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升社区整体建设,让点滴变化推动文明社区建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