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广理财产品只谈收益,避谈风险;保险合同“玩文字游戏”,高保低赔;个人信息“被卖”;信用卡银行卡被盗刷……金融消费中遇到的“烦心事儿”不少。为了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加强金融消费教育引导,建立完善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本报“金融3·15专线”为您开通。消费者在金融消费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均可拨打“金融3·15专线”0371—56568142进行投诉,同时,本报以郑报融媒全媒体为平台,通过征集线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郑报融媒记者 倪子 警惕实际收益和承诺收益不一样 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很多理财经理都会强调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5%、6%等,岂知“预期收益率”的背后也暗藏玄机;还有保险产品,当初承诺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可是等保险合同到期,才发现实际每年的利率和当时代理人承诺的年收益率相差甚远。 市民张女士去年在某股份制银行购买了一份结构性理财产品,当初客户经理承诺最高收益率高达10%,准入资金门槛又低至数万元,资金的占用周期最短只要一个月。可是当产品到期后,她才发现自己误解了这款产品,要想实现最高收益率其实“难于上青天”。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个别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收益区间巨大,实际收益率较低的问题。最高收益率看起来很高,但实现的可能性较低。投资者一定注意鉴别,了解清楚产品情况,别被“套路”了。 市民李先生说:“我爸爸前几年参加了一场某保险公司举办的宣讲会,会上该公司代理人推荐了一款健康人生个人护理保险,并承诺此保险属于存款性质的保险,还有分红,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每年至少获得4.2%的收益。去年年底时,保险合同到期,我们发现实际每年的利率才2.8%,和当时代理人承诺的至少4.2%的年收益率相差甚远。我认为我爸是被保险公司忽悠了。” 个别网点服务态度不好遭到投诉 日前,市民宋女士给本报《TOP理财》官方微信留言,诉说了她去银行办业务时遇到的一件窝火事儿。原来,前段时间宋女士要给外地的女儿汇一笔钱,在填写汇款单时,由于不熟悉填写流程,便向工作人员多询问了几句,没想到该工作人员态度却不友好,也没有把她想了解的问题讲解清楚。 不仅如此,当该工作人员发现宋女士有一项内容填写错误时,立即向其甩脸色发飙,说她怎么连个单子也填不清楚,并且极其不耐烦地甩了一张汇款单让其重新填写。“我一大把年纪的人,眼神不大好,看字也不太清楚,平常也很少填写这种单据,向她请教却换来如此恶劣的态度。”宋女士十分气愤地说。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现在银行服务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还是偶尔能遇到令人窝心的服务事件。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标准、完善设施,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尤其是遇到前来办理业务的老人时,应该送上更人性化的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好评,才能让投诉的声音少一点,让肯定的点赞多一些。 调查问卷仍在继续 有意见就说出来 你对哪家银行的服务最满意?你经常使用银行提供的哪些服务?你在购买保险时,工作人员能否为你详细解读条款? 本周,“3·15中原金融消费满意度调查”继续进行中。我们期待关心金融行业、关注金融行业发展的你一起参与到调查中来,为你们的财富保驾护航,为提升中原地区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中原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繁荣。 您可关注《郑州晚报·TOP理财》官方微信(ZZWBTOPLICAI)参与调查,为您喜欢的金融机构投票、点赞。凡通过邮寄、网络或微信渠道成功提交调查结果且个人信息真实有效,我们将从中抽取50名幸运者,每人赠送50元的电话费。对于此次活动的调查结果,本报还将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总结分析,并将于3月中旬推出《2017中原金融业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 届时,哪家银行客户满意度最高?哪些因素是消费者选择金融机构的关键?哪些保险公司的服务最贴心,理赔速度最快……这些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与银行业自身发展高度关联的诸多问题,都将在报告中找到答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