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闻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王泽山侯云德颁发最高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奖名单
王泽山:60多年只做一件事 让火药重焕荣光的“中国诺贝尔”
侯云德:“干扰素之父”铁腕抗病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侯云德:“干扰素之父”铁腕抗病毒

侯云德院士是著名病毒学家,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领域的奠基人,始终立足国内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60余年致力于医学病毒学研究,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和重大应用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中国上述重大领域的开创发展并进入国际最前列,做出先驱性杰出贡献。

曾将白细胞干扰素技术

传授许多单位

1958年至1962年,侯云德在苏联攻读副博士学位期间,首次发现Ⅰ型副流感(仙台)病毒存在着两个亚型,并澄清了仙台病毒是否对人有致病性这个当时尚未解决的问题。回国后,侯云德一直在病毒学研究所工作,从事中国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研究。

1976年,临床级人白细胞干扰素研制成功,他就将全部技术传授给了北京、四川、上海、广州等有关单位。

1982年他建立了一系列基因工程技术后,所内外不少人为了开展基因工程研究而到他的实验室去学习,他总是热情地传授,从不留一手,常常还要赔上昂贵的试剂。

1987年,侯云德等学者首次发现,中国人白细胞在受到病毒攻击时,诱生出的干扰素主要类型不是α2,而是α1。1989年,中国批准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这是中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此后,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纷纷出自侯云德之手。

提出建立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

2009年应对甲流疫情的时候,侯云德院士提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多部门协同作战抗击突发传染病疫情。之后,由卫生部牵头,38个部门参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从此,我国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并成功应对了之后发生的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疫情。

为培养我国医学病毒学领域人才,侯云德院士呕心沥血,堪称楷模。1990年侯云德院士编著了105万字且专业跨度极大的《分子病毒学》一书,成为我国分子病毒学领域的经典教材。1992年他带领学生主持翻译了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编的《分子克隆操作技术》一书,该书的出版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生物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侯云德院士不仅自己奋斗在科研第一线,而且经他培养的很多学生获得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和入选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已成为各研究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据法制晚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0989 2018-01-09 00:00:00 二 侯云德:“干扰素之父”铁腕抗病毒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