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如何更好地在创新与传承中发展豫剧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最为关注。 传承豫剧文化,离不开民营院团 李树建介绍,目前全国13个省、直辖市有豫剧,并有专业演出院团160余个。河南豫剧院自2013年恢复建制以来,提出了“示范、引领、研究、帮扶”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力争“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这5年来,连续3年在北京举行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展演月,充分利用互联网+戏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李树建说,2017年文化部在全国进行了剧种普查,网络大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48个剧种,豫剧排第一位。豫剧在互联网上是最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点击总量超过5亿人次。而我省共有200个专业文艺院团,2100多个民营文艺院团,号称“十万大军”。 民营院团是当前活跃在基层的一支文化艺术生力军,它有“四性”,即鲜明的群众性、牢固的草根性、演出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李树建还说了一段顺口溜:“民间戏班民间走,送戏送到大门口,父老乡亲都喜欢,老戏新戏啥都有。” 民营院团争做“红色文艺轻骑兵” “我们长年在基层演出,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广大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小城镇社区,还有在城市农民工队伍中,在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方面还相对薄弱。”李树建直言。 他表示,民营文艺院团生活在基层,扎根在群众中,他们始终坚持以“文艺大发展,有我民营团”、“大剧团演戏卖味儿,民营团演戏卖劲儿”的担当精神,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偏远山区、贫困落后地区,只要山羊能够爬上去的地方,他们都能到那里为老百姓演唱。“他们真正发挥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作用。” 建议加大对基层民营院团扶持力度 “但是,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戏曲人,我认为还应继续加大对基层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李树建说,在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女不嫁唱戏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秋麦二季回一次,掂回一堆脏衣裳。”形象地说明了民营文艺院团生存的艰难。 为全面发挥民营文艺院团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李树建建议,党和政府要给任务、给政策、给条件。建议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民营院团实行定向管理,引导督促他们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作品。对有贡献的民营文艺院团给予帮扶,选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经典剧目,用政府购买演出场次的形式进行适当补贴。 建议建立农村农民戏曲文化发展基金,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效资本保证,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贡献。 建议筹办“中国乡村戏曲节”和“中国农村戏曲电影节”。去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在驻马店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农民影视节”,既弘扬了乡村振兴主旋律,也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