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李白、杜甫、白居易、武则天、景日昣、杨兰春等,古往今来,那些镌刻于嵩山上的文人骚客,用文字和艺术构筑起华夏辉煌悠久的文明。如今嵩山更是聚集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构筑了嵩山文化的风骨和嵩山特色的文化现象。 为此,郑州晚报联合登封市文联共同开设“文艺嵩岳”专栏,关注、支持、研究、宣传嵩山文化现象,将这些大家的生活、创作的片段以及他们对未来文化艺术的憧憬、发现一一记录。本期讲述著名画家焦光卿的艺术人生。 云台山礼佛,王屋山论道,嵩山荟萃儒释道。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嵩山,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圣山。生于斯、长于斯的焦光卿自幼受到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厚重的嵩山文化给了他艺术养分的同时,也为他的艺术创作定下了基调。 登封融媒记者 孙淑霞 文/图 水墨绘就万般爱 汉武帝、武则天、乾隆等历代帝王封禅、祭祀、巡礼于嵩山,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及达摩、玄奘等高僧名师研文习武、吟诗题字、传经布道于嵩山,为嵩山七十二峰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作为画家,焦光卿认为把本地的文化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是以一种哲学的形式来解释人生、诠释自然规律,是绘画的文化基础。数年前,焦光卿辞却报社职位,专意寻求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确立了以嵩岳为创作母题,为家乡大美山水赋形留影。于是,他踏遍嵩岳,沉潜绘事。 嵩山包括太室山、少室山。两山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典,峰峰秀美。有宋人楼异及明人傅梅为此七十二峰吟诗为传,诗中所指之境地,皆是焦光卿足迹所至之处。他生出一种遗憾来:有诗有景而无图。热爱嵩山的他,要为嵩岳七十二峰写照,来弥补这个缺憾。 甲申之岁,焦光卿完成了《嵩山神韵》系列作品的创作。这些作品“笔墨苍润相间,风格多样,前贤的痕迹及其自己的特点相容其内”,画面给予人最深的是“静境”的感受。及至丙申,焦光卿完成了《大美嵩岳》系列作品的创作,统一为四尺整张竖幅的尺寸与形制。 基于焦光卿对家乡的至情,再加之其长时间在山水间领悟体察,学问修为的积淀,又穷其心智,将嵩山七十二峰系统地提炼,形成了一种包含有自己情感的、带有自己特色的笔墨语言。 艺术追求高境界 “看了画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嵩山七十二峰的美景。作品诗景交融,亦诗亦画,珠联璧合,成为当今展示嵩山神韵最集中、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4月30日,在登封市嵩阳办事处五楼“钟灵毓秀·奥甲天下”焦光卿嵩山七十二峰画厅,前来欣赏画展的人们赞不绝口。 “作品画面线条丰润饱满,物象描绘明晰生动,空间布白繁密适度,节奏变化起伏跌宕。”中国美协会员耿广春高度评价其画作,“每件作品根据其所描绘的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如北派山水,层层积染,密密点皴,以求壮伟、雄强、博大之风貌;或如南宗般水墨清逸俊朗,物象巧拙相生,一派清明雅境。用笔,或和风细雨,抒情写意,宛在三春;或风樯阵马,铁骨铮铮,如历霜雪。写四季之景,或空灵,或厚重,或清虚,或繁茂,或辉煌,尽皆着意物态本相,得自然天成之境。可以感受到光卿在创作这些作品时自由自在、空静无羁的诗情在画卷中流淌,画面情意融融,感情饱满,在‘物我两忘’的心灵观照中,将生命的体验融入到笔墨中、山岳中……” 由甲申而至丙申,由《嵩山神韵》至《大美嵩岳》,是焦光卿行走十余年,用步子丈量嵩山,用心去感悟嵩山,潜心绘事的回报。嵩山七十二峰画作并不是简单的七十二张具有浓郁地域特点的系列作品,而是他十年磨一剑凝结的春华秋实,借嵩岳之形,固化于嵩山文化发展史之上。 于焦光卿而言,这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亦是其艺术人生一个阶段的开始。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