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5·18国际博物馆日”,围绕着“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题,郑州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融合传统与未来,全方位展示博物馆的文化中枢作用,让公众在这里有机会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更好地感受文化魅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通讯员 张席 “这确实是唐代的东西,但因为没有上釉,所以没什么太大价值。”5月18日,活动刚一开始,一对夫妻便来到了郑州博物馆文物鉴定台前。市民毛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上个周末来过一趟,听工作人员说博物馆日会有专家义务鉴定,等了一个星期,专门赶过来鉴定的。虽然结果不如意,但毕竟是祖上埋了七八十年后传下来的东西,今后还会作为“家族文物”珍藏起来。 开展文物义务鉴定,向群众宣传普及文物鉴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分析和解读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博物馆日常设活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收藏爱好者。 “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天工追梦》”“古代石刻艺术”展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免费讲解服务员及时回答小朋友的提问,随机与小朋友互动,让场面气氛生动起来。郑州博物馆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传单和宣传册的形式向市民普及相关知识。 当日还举办了两场主题讲座,“建筑之美”主题讲座,以建设中的郑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揭示传统建筑工艺与现代建筑的关联,讲述新馆建设中的高新技术;“古今洁齿趣谈”从象牙化石,到我们人类的牙齿,从生食到熟食,以牙齿为题,为观众系统讲述人类牙齿演变、中国齿诗文化以及中华牙艺的发展,并辅以专业人士有关牙齿保护的现场讲解。 活动现场,郑州博物馆还推出了《博物馆条例》《新馆建设概况》及《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等宣传版面,免费发放中国文物报·博物馆日特刊、郑州博物馆简介等相关宣传材料。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旨在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郑州博物馆“5·18”系列活动,参与市民群众达数万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千余份,将博物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更加关注公众需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发掘文物内涵,发挥文化中枢职能,让古老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