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晓敏 多年来,因工作关系,我曾数次受邀参加“中牟文学笔会”。虽每次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一般,却也能感受到中牟人热爱家乡、展望未来的真情与自信。除了认识一些与会的相关领导之外,和县文联主席王银玲、作家邱成立、李汤波等一来二往成了熟人。 他们对文学读写有着浓郁的兴趣,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和追求。邱成立的小小说《雪化后是什么》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著有小小说集《永远的九月》《三道人生试题》,参与编写地方教材及教辅读物多册。李汤波出版有小小说集《算卦》,最近还成为河南省小小说学会理事。当然还有其他艺术领域的一些有潜质有成就的文友。 “我叫王银玲,您是哪位老师啊?” 王银玲多年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工作,无疑属于当地业界的“领军人物”。她写诗和散文,也办过报纸和刊物,读过省文学院作家班。但她的优长却体现在组织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也多次请大家来郑州或随队参加过外地的文学活动。王银玲在参加郑州《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所组织的全国性笔会中,总会在闲暇时拿个小本子,在嘻嘻哈哈的具有亲和力的笑声里,请与会作家们签名:“我叫王银玲,您是哪位老师啊?”几次笔会后,认识了不少来自各地的文友,并建立了联系方式。大家也记住了“我叫王银玲”。 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主要有三大主题结构或动力:一是文学写作,二是文学编辑,三是文学组织。王银玲凭借这些人脉,其实心里早已思忖“借鸡下蛋”的做法。当她后来邀请那些熟悉的作家、诗人一拨拨儿到中牟釆风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理解了她作为“文化组织工作者”的这般良苦用心。 在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的支持下,2000年王银玲出色地组织了“中牟森林金秋笔会”(在建业农庄召开),时任主要县领导及著名作家、编辑40余人与会。2004年举办了“中牟雁鸣湖金秋笔会”,省作协两任主席田中禾、李佩甫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作家对中牟县进行了实地采风。2014年的菊黄蟹肥时节,中牟县迎来了包括孙荪、张宇、墨白等30多位著名作家,共同参加了“雁鸣湖金秋笔会”活动。威海作家魏永贵、《沧州日报》编辑高海涛、邢台作家高玉昆、周口作家宋志军等,前来中牟釆风后都撰写发表了散记、诗歌与随笔等。除此之外,王银玲还陆续组织过诗会、散文釆风等活动。 国内众多的作家来到中牟总会有所收获,他们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和富有诗意的言语,通过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等,对中牟的经济建设、风物人情进行了讴歌与推介,在更大范围让社会各界读者了解了中牟的前世今生。尤其在雁鸣湖旅游区开发初期,作家们的感召力和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力,使这一新兴景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声名远扬。与会作家还先后到中牟规划展览馆、弘亿国际庄园、春晖社区、国家农业公园、雁鸣湖新型社区、华强方特文化产业园区、绿博园等参观采风,认为中牟兼具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意识,值得作家们认真观察和书写。 万绿丛中一点红 中牟县是个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好地方。一边是省会郑州,是当下中部地区正在跨越式腾飞的现代都市;一边是古都开封,是以现代旅游开发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座城市不同形式地强势扩张,给中牟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能否借力再造图腾,显然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前来中牟釆风的有识之士在座谈中这样认为,中牟既可凭地缘位置借中部崛起之势,诸如优惠政策、交通之便、土地资源、人才聚集等,给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又可在高端、前沿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注重吸纳郑、汴之深厚积淀,招贤纳士,大力促进文学事业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建设与打造“文化中牟”形象,与中原经济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发展互为观照,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增添一座新兴城市的魅力。若想在两大城市之间呈现特色和亮点,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可以集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经营于一身,适逢其时且具有可操作性,意义深远,“文化中牟”会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应。 衡量一个城市的现代文明程度,一是看它的物质生存能量,二是看它的文化蕰含。二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人文精神的滋润与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或者天上掉馅饼的事,它需要有热情、有担当、有作为、有责任感的人,数年如一日的辛勤投入,才能潜移默化地让文化之树茁壮茂盛。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王银玲以及其文化团队虽人微言轻,却力所能及在做着“请进来,写出去”的文化组织工作,之于当代中牟形象的塑造,以及它日益产生出来的正能量传播,应该得到关注、肯定与尊重。 作者 简介 杨晓敏,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曾任《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两刊主编20余年,著述7部,编纂图书近400卷。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