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3
遇到烦心事 就去找“老牛”
一名村干部与一个村庄的五十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名村干部与一个村庄的五十年
——记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党总支书记樊海风

如今的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微水湖风光如画,窑洞民居饶有趣味,每逢假日游人如织。而在多年前,黄固寺曾是远近知名的穷村,别村的姑娘最不愿意嫁到这里来。黄固寺的华丽转身,和这里一位工作了50年的女村干部息息相关。

她叫樊海风。50年前,她到村里跑腿帮忙,后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妇女主任,再到精明能干的明星村支书,她从未离开自己的村庄。半个世纪的光阴,成就了一个村庄和一名女村干部的美丽故事。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村史上首位女支书

20世纪80年代后期,黄固寺村是县里、市里乃至省里挂了号的穷村乱村。有段时间,4年间甚至换了5名支部书记。1990年,镇领导鼓励时任村主任的樊海风当村支书。在黄固寺村上千年的历史上,还未出现过女当家人。当时樊海风在村里干了20多年的妇女主任和村主任,对村里的情况很了解,考虑再三,迟迟没敢做出决定。后来,镇党委书记和本村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多次劝说。樊海风回忆说:“村里有难处,我不能袖手旁观。作为一名党员,要一心为群众,能有啥过不去的坎、爬不过去的坡。”就这样,樊海风以一个弱女子的肩膀挑起了支部书记这个重担,一干就是29年。

捐出家业为乡邻

那时候村里穷,没有发展启动资金。樊海风的丈夫用半辈子心血苦心经营了一家耐火材料厂,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全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让村集体有收入,彻底甩掉穷村帽子,樊海风劝说老伴儿将自家的厂搬到村里,成为村里的股份制企业。老伴儿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同意支持她的工作。于是,樊海风把企业迁回村,并实行股份制,让大家都有钱赚、有活干。有了钱,村里一鼓作气先后办起了3家小煤矿,盘活了集体经济,为群众找到了一条挣钱致富的门路。村里坚定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办起了集体制、股份制企业15家,安排本村600余人就业,年增加收入600万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农民收入提高了,集体经济壮大了,黄固寺也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全镇的先进村。

穷乱村变身美丽乡村

黄固寺村地下煤炭储量大,10年前,全村80%以上的土地和房屋被搬迁,村民们有的投亲靠友,有的挤在进风漏雨的危房中。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环境,经过代表讨论,村里聘请了河南省城镇规划设计院和市城建局对全村进行总体规划,把全村规划为工业区、农业区和新型社区。新社区选址在高低落差20多米的河荒老宅上,很多群众不理解。面对压力,樊海风带领她的团队顶严寒、冒酷暑,200多个日夜,睡眠的严重不足、无规律的饮食,她瘦掉20多斤。在随后的5年里,黄固寺村连续建成5个小区,全村630多户实现搬迁,黄固寺村成为新密市第一个实现整体搬迁的村庄。事实面前,群众对党支部刮目相看,积极要求入党、参加组织活动的人不断增多,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如今的黄固寺村,拥有村级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处理达100%;道路两旁、居民区、游园全部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人在绿中、村在林中。还有标准化卫生室、万人安全水厂、60间老年公寓、5个游园广场、4家新村超市、3家绿色酒店,群众生活全部实现社区化,全村率先在新密市取消了村小组,将全部村民纳入社区管理。现有环保型耐火材料厂、生产传统香包的手工艺制品厂、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花园一样的社区、城市一样的设施、便捷的交通、美丽的环境,黄固寺村已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我当时也没想到能在这里一干就是50年,现在想想,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毫不后悔。让村里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咱当村干部、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啊。”樊海风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32387 2019-12-16 00:00:00 一 一名村干部与一个村庄的五十年KeywordPh——记新密市超化镇黄固寺村党总支书记樊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