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2月3日上午,新郑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新郑市委书记、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马志峰主持会议。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有:马志峰、王俊杰、马宏伟、曹东锋、李志强、王军生、彭德成、郭明熙、王金灿、左建新、杨流、王海亮。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25人,实到代表200人,符合法定人数。 新郑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宏伟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主要成就;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路径;三、202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马宏伟在报告中说,2020年是新郑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新郑认真落实郑州市委“南动”要求,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遵循,大力实施“九项工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强功能提品质,城乡面貌实现新改观;抓改革促开放创新,发展活力实现新增强;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惠民生促文明,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11元和24819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升至第29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居全省县(市)首位,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马宏伟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黄帝故里发展的绚丽篇章。5年来,新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优化,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显著迸发,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城市影响力显著扩大。“十四五”是新郑市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全国一流中小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产业升级提速、城市转型提质、全面改革创新的攻坚期。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高标准建成全国一流中小城市,基本实现“两化九高”建设目标。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前列、作表率。二是聚力城市品质提升,在打造一流中小城市上走前列、作表率。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在增强内生动力上走前列、作表率。四是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走前列、作表率。五是传承弘扬黄帝文化,在彰显特色文化魅力上走前列、作表率。六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前列、作表率。七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走前列、作表率。 受新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委托,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俊杰向大会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王俊杰在报告中说,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共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5次,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5个,作出决议决定17项,视察调研活动54次,提出意见建议215条,圆满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助推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使人大工作与市委工作更加合心、合力、合拍,充分体现人大工作谋大局、议大事、促发展、重民生的总体要求,支持保障“一府一委两院”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新成效。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刘栓阳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