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4
乡村振兴正当时 官渡草莓分外香
官渡镇党庄“空中草莓超市” 风景独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村振兴正当时 官渡草莓分外香

官渡春来早。清晨,炊烟袅袅,疏林远野,如烟似雾,好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好一处恬淡蓬勃的官渡乡村美景。中牟县官渡镇田庄村草莓交易市场里,每日吸引开封、尉氏等地众多客商纷至沓来;县网红主播们直播带货,粉丝跟着顺道“剁手”。曾经的官渡之战发生地,如今的官渡镇,因地制宜、电商带动,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早已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鼓声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激励着人们坚定不移前行,前行。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崔合林 通讯员 姚张丽 文/图

草莓特色产业发展 为官渡群众带来“真金白银”

每个产业发展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始,都有成为产业“大树”的无限可能。官渡草莓特色产业发展,曾带着脱贫的希望破土而出,从播种生根到拔节生长,郁郁葱葱。进入发展新阶段,厚植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成果,让人期待“果园”花更美,果更红。“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面’上的问题,乡村振兴更需要培优做强优势产业,在产业升级上实现突破。”该镇负责人说。

在田庄村一座草莓大棚里,种植户宋小勇、任巧枝夫妇热情地招待着客商,“去年我种了两个大棚,收益相当可观,今年计划再增加一个,每年稳稳收入10万元!”宋小勇伸手比画着数字,神采飞扬。

“3年前,我们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就上千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形成了规模效益。”田庄村妇女主任吴利娜介绍。

中牟收购商王小坡说:“田庄村草莓种植规模相对集中,品种丰富,我每年都会在这里安营扎寨,然后陆续把货发往河北。”

动能培育 握指才能成拳

“现在官渡镇草莓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培育更多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壮大产业规模、拓展销售渠道,才能让这些致富的好路子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步子越迈越大。”该镇农办主任田彦明说,“镇里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双轮驱动,扩大视野,放眼未来,育得‘青山’在,引得‘凤凰’来,乡村振兴靠人才的智力支撑,并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后劲。”

“‘输血’只能解困,‘造血’方为根本。播‘种’育‘苗’、筑巢引凤,才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年逾七旬的田庄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广丰对于乡村振兴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既需要吸引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返乡人才,也需要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用感情留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支持和保护回乡创业的各类人才,让他们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家乡建设;还要坚持用事业留人,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围绕事业发展激发人才活力,让广阔的乡村天地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

军人出身的孙中岭当年就是带着一股干劲儿回到家乡,如今是村支书、是公认的“双强书记”、带富一方群众的领路人。“在创业实践中培育善经营、懂技术的领军人才,提升年轻人的收获感、成就感、幸福感,才能把更多人才引向农村、留在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他深有感触地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产业离不开人才,村庄更需要“头雁”。今日的官渡镇,是有志青年干事创业的热土,一批像孙中岭、宋小勇一样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领军人物正在官渡镇乡村振兴之路上劈波斩浪,直指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23745 2021-03-12 00:00:00 五 乡村振兴正当时 官渡草莓分外香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