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一个拥有18名成员的大家庭,亲人们相处得非常和睦,引得大家纷纷打听幸福秘诀。“孝老爱亲、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互敬互爱,相互包容。”大家庭成员、郑州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魏秋凤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这个大家庭生活在新密市平陌镇簸箕掌村。魏秋凤2001年结婚时,有一份稳定且非常体面的工作——在镇初中教书,家里的所有事务都由慈爱且能干的公婆打理。公婆育有4子,没有女儿,待她如亲生女儿一样;丈夫勤劳能干、夫妻恩爱,魏秋凤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2004年2月魏秋凤公公突发脑溢血离世。看着伤心欲绝的婆婆、两个年幼的弟弟、刚满一岁的儿子,这对二十六七岁的小夫妻决定为全家人撑起一片天。 为了让婆婆尽快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魏秋凤像亲生女儿一样孝敬婆婆,陪婆婆聊天、做家务,买婆婆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穿的衣服,想方设法哄婆婆高兴。同时她还肩负起了教育两个正在上学的弟弟的责任,给予他们父母般的爱。 随后,婆婆被查出患了乳腺癌。作为长媳,魏秋凤把儿子送到妈妈家,又给单位请了长假,长期侍候在病床前,喂水喂饭,擦屎倒尿。 为了让两个长大成人的弟弟早日结婚成家,魏秋凤和丈夫及二弟、弟媳商量,把他们结婚时的新房腾出来,归两个弟弟所有。老冯家两兄嫂主动让房子的事儿在村里成了美谈,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两个弟妹坐月子时,考虑到婆婆年纪大了,她和老二媳妇主动承担起责任,做月子饭、洗尿布、哄孩子,可谓是长嫂如母。 如今婆婆已是术后17年了,身体健康,精神倍儿好。这个18口人的大家庭里,兄弟四人、妯娌四人都是互帮互助、互相体谅。 孝老爱亲这一传统美德也影响了下一代,尤其是魏秋凤的儿子,学习成绩优秀,对奶奶、父母、叔叔、婶婶都很孝敬,每次放学回来,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奶奶,陪奶奶说话,还经常给奶奶洗脚,剪脚指甲、手指甲。有空就去叔叔、婶婶家问安,抱抱弟弟、妹妹,陪他们玩。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