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7版:高新时报 征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征文
故事
汲黯竹 廉洁竹
父亲的毕业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汲黯竹 廉洁竹
作者 贾国勇

故乡老宅的竹林,来源于两棵竹子,是新居刚刚建好时文友李不然送的,祝贺我乔迁之喜。他特意告诉我说,这是名闻天下的汲黯竹。

文人爱竹,是天下皆知的道理。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可见竹子成了文人身份的标志之一。

除此之外,故乡还有“门前种竹,子孙享福”的俗语。所以,不仅仅是文人之间,故乡的风俗在亲朋至友乔迁之喜时,送竹子往往被视为最好的礼物。

况且,李不然送的还是汲黯竹,其意义更是非凡。

汲黯竹产于郸城县汲冢镇。那里埋葬着汉武帝时期的淮阳郡太守汲黯。如今,淮阳县的风景名胜有“七台八景”之说,其中的“卧阁清风”最为有名。

说是汲黯任淮阳郡太守的时候清正廉洁,视百姓为父母,卧病在床也没有耽误处理公务,淮阳郡因此政治清明。他病逝后葬于淮阳郡,这就是汲冢的来历。

因为汲黯清正廉洁,群众在墓冢周围植竹纪念。时间久了,竟然成就了一片竹林,称之为汲黯竹。民间传说汲黯竹就是廉洁竹,家里种上一棵能为儿孙传承良好的家风,不会产生贪婪之辈,可保代代平安。

那一段时间,我在省会郑州的一家新闻媒体做采编处处长,尽管是聘任的,在故乡文友们眼中也是个“官”了。加之回到故乡翻盖了三层楼房,私下里就有人议论说“捞了不少的钱”。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不然给我送来了汲黯竹,显然有警示之意。加之他大讲特讲汲黯竹的来历,看似卖弄学问,细品却有“讨伐”的意思,大伙儿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非常坦然地接下了汲黯竹,亲手种植在院内的空地里。对大家说,李不然送来的汲黯竹,也给我送来了很大的福分,相信这种福分会伴我终身。

两年后,我离开郑州去了北京,留妻子儿女在故乡谋生。妻子是个勤快人,经常给竹子施肥浇水,殷勤备至。所以,故乡老宅里的汲黯竹也越发茂盛。竹鞭像会钻地的小兽一样到处跑,没有多久,就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夏日,我回到故乡有妻子儿女相陪度假,搬一把竹椅躺在竹林边,在椅前放一炉茶水。壶水欢快,凉风习习。我边读书边喝茶,日子过得好生惬意。听到我回故乡休假,往往会有文友登门拜访,我就在竹林边请大家吃肉喝酒。每每此时,一切俗务皆成了过眼烟云,人世间的烦恼皆被抛之脑后,大家吟诗作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好不痛快。

邻居们看我家的日子过得舒服,心生羡慕,每每盖了新房总忘不了到我家刨两棵汲黯竹,移栽到他们家里种植。其实是想借我家的“好风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给他们讲汲黯的故事,讲人生清正廉洁可保一生平安的道理。大家也每每称是,说要教育儿女,传承良好的家风。

汲黯竹也非常争气,无论是刨去多少的竹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钻出了尖尖的竹笋。一夜的雨水过后就能长高很多。往往是一个夏季过去,新竹子就和旧竹子一样高了。

就这样,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后都考上了公务员。为了方便生活,我们全家也迁到了郑州,把老宅子转让给了李不然。最后一次回到故乡的老宅时,汲黯竹几乎要把整个院子长满了。

李不然对我说,他也喜欢汲黯竹,以及这片茂密的竹林,要像我一样经常给孩子们讲清正廉洁的故事,从小培养他们家国天下的情怀。

“你的儿女都有出息,我相信我的儿女也会有出息!”说到将来,他信心满满。

送行的左邻右舍说,他们从我家移去的汲黯竹也洇染成林了,这让我非常骄傲。临上车前,我亲手刨了两棵汲黯竹,对儿女们说,汲黯竹是咱们家的风水竹,带到城市里让她生根发芽,希望能时时伴着你们走好人生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2431 2022-05-25 00:00:00 三 汲黯竹 廉洁竹KeywordPh作者 贾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