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将整个蒸西葫芦一口吞下,连吞3个;先一口吞下肥腻的蒸肉,后两口吞下整根血肠……据《法治日报》12月20日报道,深夜时段,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又回来了。这些主播一般在晚上11点以后上线,在“吃吃吃”的同时推销产品或植入广告。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其中提到,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禁令之下,许多“大胃王”主动转型、淡出江湖。可时隔两年,新一拨“大胃王”悄然回归,背后原因为何? 一来,心理代偿是重要条件。人们观看吃播,不仅可以“云解馋”,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猎奇心理,适当解压,甚至就连对重口味的吐槽,以及对吃播骗局的揭露,也可以让观众欲罢不能。各种各样的观看理由,为猎奇吃播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来,流量变现是根本原因。主播凭借猎奇吃法或超常食量吸睛,往往能迅速实现金钱流量双丰收。据报道,某百万粉丝级别的主播,如能吃掉50人分量的食物,就可获得来自商家30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平台分红、粉丝打赏,更是一个诱人的数字。因此,吃播变得越来越极端、畸形。 当享受美食变成暴饮暴食,甚至变成先吃后吐、边吃边吐的弄虚作假行为,不仅与健康饮食、节约粮食等理念背道而驰,也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这一次,相关部门的打击和治理,需要更加把劲了。 在完善执法之外,“大胃王”吃播死灰复燃的背后,平台责任也不能忽视——视频传播和变现都依托平台,倘若平台清理不彻底,或有所懈怠,猎奇吃播利用其漏洞,依然如鱼得水。 一个细节是,相比曾经仅靠“吃得多”博取关注,如今主播或以美食分享为名打擦边球,或超量点菜、烹饪“黑暗料理”,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换个“马甲”,“胡吃海塞”内容一点没少,画风越来越不堪。这就提醒,平台治理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屏蔽几个关键词了事,不能风头一过,就放任自流,对畸形吃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吃播的舞台上,平台要担起责任,通过人工检视、技术过滤、网友举报等多重审核机制,及时发现、提醒和整改畸形吃播;对于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者,依法责令停播、下架。从社会公益的角度,也有义务引导主播积极推广健康的饮食文化,从而挤压“大胃王”吃播的生存空间。 无论如何,“大胃王”吃播不能再泛滥下去。我们的态度始终是:欢迎推荐美食、分享快乐的吃播,杜绝畸形猎奇、铺张浪费的吃播。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韩静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