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破产审判、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与各行政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为全市上下“拼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去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商事争端解决、企业破产两项指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
企业是经营主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必须首先做实做细服务企业工作。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破产案件400件,化解债务45.7亿元,盘活资产11.5亿元,帮助44家企业脱困重生。全市法院建立两级法院院领导分工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 800余名法官参与“万人助万企”,走访帮扶企业1581家,一起涉2.8亿元的大型商超租赁合同纠纷,历经近30次调解成功和解,150余家商户得以持续经营。推动在全国女裤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地某服饰有限公司债务全面和解,促使“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司法行政联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协作制度,判处知识产权刑事犯罪498人,罚金3662万元。
依法保护创新,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281件。集中管辖全省发明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纠纷等案件,审结相关案件1301件,“郑麦113”等9起案件获评全国法院及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在中原农谷核心区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为中原农谷战略实施提供“上门”司法服务。
2024年,全市法院将持续做好诉源治理工作,全力提升经营主体司法满意度。优化诉前调解案件办理机制,拓展与发改委、人民银行、工会等单位“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范围,发挥人民调解、商事调解作用,为企业提供多元调解服务;升级涉企“绿色通道”,推行涉企案件立案容缺、标注机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缩短纠纷解决耗时;大力提升审判质效,努力把案件解决在一个程序内,减轻企业诉累。持续完善破产审判现代化格局,全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企业权益保障、困境企业救治和有序退出等问题,与市场监管局联合构建吊销未注销经营主体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机制,有序退出僵尸企业;构建企业破产重整前端服务机制,积极拯救具有重整和解价值的企业,助力企业“破”解困局、“产”出生机。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