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别被“付费内推”蒙蔽了双眼
催收指引能让行业 由“灰”变“白”吗
过期原料“续命”,品牌必然“短命”
医保个人账户可线上购药 再增惠民含金量
智能不是折腾 教育数字化要掌握好节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别被“付费内推”蒙蔽了双眼

□评论员 李福

眼下正值2024届高校毕业季,不少学生除在成绩上力争更好的分数外,也希望能有耀眼的实习经历作为简历中的“发光点”。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借机挖“坑”设陷,类似“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乱象时有发生,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稍一搜索,“×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信息纷纷涌现。(《中国青年报》)

内推的初衷在于让人才高效、对等、自由流动,达到用人单位与就业者的双赢。反观当下,一些机构看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想到的却是“生财之道”,将履历包装商品化,诱骗学生和家长支付高额费用。这种所谓的“付费内推”,已不再是单纯的熟人社会推荐和情感招聘,而是利用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厂情结”,行挖“坑”设陷之实。于社会而言,此举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公平,透支着公众的信任。于毕业生而言,一旦掉入“付费内推”陷阱,蒙受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可能错失真正的求职机会,从而陷入新的就业焦虑。

今年4月,教育部专门提醒大学生要警惕“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求职陷阱。几天前,教育部再次发布“求职提示”,提醒广大毕业生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严防招聘收费陷阱、严防招聘诈骗陷阱、严防“猫腻”合同陷阱等4类陷阱。

避免落入类似“陷阱”,对毕业生而言,要保持清醒认识,不盲目跟风、不贪图捷径,别被这些华丽的承诺蒙蔽了双眼;通过正当途径展示自己的素养与能力,凭借真才实学获得职位才是应有的态度。对高校而言,在对接企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也不能缺位。比如开展更为务实、更具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多方联动,搭建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等。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想方设法在保险、劳动保障、教师指导等方面,逐步完善统一规范的实习制度体系,打造合理、高效的实习模式,减少形式主义实习,避免低质量实习现象。

概而言之,根治“付费内推”乱象,需要在多方面形成合力。要从规范就业市场整体入手,齐心协力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生态清新的就业环境,让求职者都能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找到理想、合适的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1525 2024-05-29 00:00:00 三 别被“付费内推”蒙蔽了双眼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