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理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5
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创新 提升郑州城市文化竞争力
打造“大平安”格局 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创新 提升郑州城市文化竞争力

□张璐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轴心区,汇聚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重要的华夏文明要素,具备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良好的文化资源基础、较强的产业转化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区位辐射优势。需要整合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依托新技术新业态的驱动作用,推进文旅与文创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以系统性的机制促进文化资源的转化、传承与创新,全面展示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旅游发展动能,持续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城市文化资源转化创新的时代价值

有利于构建新经济支撑点。郑州探索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创新体系,深入挖掘利用优秀文化资源、人文精神等文化要素向产业化转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价值,增加城市文化附加值,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多元文化场景和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增强文化改革发展动力,激活文艺精品创作活力,引领文化的新型业态。以文化“活起来”带动经济“飞起来”,打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撑点,让郑州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循环发展,进而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郑州着力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城市文化传承弘扬,是增强郑州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以深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加强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效整合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资源优势,增强郑州区域文化在全球市场中的独特性和竞争力,让富有中原华夏文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加速区域内文化资源向多元素的文化产品转化,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以文化发展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郑州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进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吸引大量技术、资源、资金和人才,切实提升郑州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推动文化资源向文旅文创产业转化

加快培育特色文旅项目。立足郑州文化资源优势价值,突出地域特色与文化个性,以文化资源为支撑,构建科普游、历史游、研学游、民俗游、生态游等5大特色文化游。如以嵩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天地之中”观星台为载体,打造自然科技科普旅游线路;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项目为载体,构建黄河文化、仰韶文化探源旅游线路;以嵩阳书院、少林寺、中岳庙为载体,打造研学旅游线路;以少林功夫、小相狮舞、苌家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构建民俗体验旅游线路;以黄河为载体,构建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将文化内涵融入旅游项目,增强文化旅游内容的深度,扩展文化资源转化的多样性,增强文旅吸引力与产业竞争力。

加快创新文旅文创融合。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创新和创意的融合转化,培育一批文创企业和园区,建立文创平台和载体;塑造一批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创IP,打造文创街区、文创品牌、文创艺术等富有时尚IP的文创产业链。加大非遗资源与创意设计、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动非遗与休闲康养旅游产业、文化娱乐旅游项目融合发展,带动郑州艺术、文物遗产、名人、非遗等文化资源实现产业聚集型转化利用,全面推进全市文旅文创产业的改造提升。围绕名人名家、神话故事、民俗民风等文化资源进行演艺创作,构建数字化演艺文创精品,以“商都郑州”为主题,转化成电影、电视剧、动漫、网游、短视频等,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进行传播,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创品牌的知名度。

推动文化资源向数字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数字化文旅产业。加快布局郑州文旅元宇宙的产业板块,搭建郑州文旅元宇宙科技融合中心,组建“元宇宙+”创新科研团队,推动元宇宙与跨行业的虚实融合建设项目,打造“数字艺术藏品+景区+文创”的模式,依托郑州文化资源、旅游产品等优势与科学技术资源相结合,助力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中华文明、华夏文明等主题打造IP、设计景区沉浸式体验云端、发行旅游盲盒、创造郑州旅游数字代言人等,增加数字产品的内容交互能力,提升数字产品多样性和趣味性,打造沉浸式消费、网络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最终实现数字文化赋能实体经济大局。

加速动漫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搭建与动漫企业数字战略合作框架,积极推动专业团队开展数字技术、元宇宙技术创新和创意产品研发生产。一是实施“郑州数字文化创作”扶持项目,激励全市各县区充分发挥各地文化资源优势,按照“一区一特色”的目标,开展文化传承创新专项工作。如开展围绕“黄河文化”“仰韶文化”为主体的动漫创作项目,以动漫手段激活郑州文化基因。打造“黄河故事”系列动画,诠释黄河精神;打造“仰韶动漫家族”城市吉祥物等创作产品,通过数字艺术创作和数字技术表现形式,让文化具象化,动起来、活起来。二是实施“动漫融合示范基地”项目。依托郑州高新区众多文化和科技创投企业,加快形成涵盖动漫艺术形象创作、网游产品生产供应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促进动漫产业与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等产业融合,让数字动漫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转化。三是推动数字人才定向培养项目。依托高校美术、动漫、互联网媒体传播等专业,开展定向教育和定岗实习培育计划。提升郑州整体数字化技术人才储备,又可以为郑州营造良好的引资招商人力资源环境。

培育数字化会展庆典。创新文化会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郑州文化创意产品展销会, 如最近两年的“山河祖国 古今辉映”郑州文创闪耀中原文博会和“诗和远方”相辉映 “山河祖国”文旅会展,是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会展融合模式非常成功的例子。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裸眼3D等应用,将文化创意产品与会展相结合,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的文化创意展会,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郑州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价值,不断刷新郑州的知名度,也为郑州旅游、文创、交通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在会展业吸引更多人了解郑州的基础上,应积极打造庆典会展品牌。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云上节庆活动,研发数字衍生产品,推出云上数字文化节庆项目,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节庆活动体验感。

(作者系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所助理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4990 2024-06-14 00:00:00 五 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创新 提升郑州城市文化竞争力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