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大运河申遗十周年 上一版3
特别报道
人生里的三条“船”
通往传承之岸
两代餐饮人
六十载运河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走进杭州小河直街
感受市井烟火焕发的新生机
两代餐饮人
六十载运河情
周飞将古朴的住宅打造成一家名为“吉时”的小店

杭州 钱江晚报 □记者 段罗君/文 倪雁强 吴煌/图

人物名片 周飞

85后,杭州小河直街“吉时餐吧”主理人,周飞一家,从爷爷奶奶开始,三代工作、生活在运河边

杭州运河畔,小河直街,沿着长征桥而下,有一家名为“吉时”的小店,白墙黛瓦,临河而立。

这家店铺,也是一间古朴的住宅。周飞一家三代,已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

运河边这片天地,目睹了父辈们的辛劳奋斗,承载了周飞的快乐童年和创业的初心。

老墙门里的童年

又到了杭城的夏天,下午4点多,店门口已坐满了排队等号和慕名前来打卡的年轻人。周飞正忙着准备晚市的餐品,父亲在院子里打理鱼池和花草。退休后,河岸的小院成了父亲闲暇时最喜欢待的地方。

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悠悠波涛,岸边徜徉起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1958年,周飞的爷爷作为热水瓶厂技术人员,举家从上海搬迁到运河边的小河直街,这里是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那一年,周飞的父亲周小腾刚出生。

周小腾兄弟姐妹5人和父母,一起住进了老墙门里,从此,一家三代的生活便与运河紧密相连。

运河携着岸上人家的烟火,静静地流淌着,随着老墙门里迎来一次次娶妻出嫁添丁的喜悦,老房越发拥挤。但逼仄并不妨碍周飞快乐的童年,弄堂里躲猫猫、河里摸鱼抓虾……

天好的时候,便把桌子搬到天井里,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奶奶炒的家常菜,听着父亲的吉他声,邻居们时不时来串个门,伢儿们端着碗这家进那家出,回忆起来,周飞总忍不住感慨:“那感受,真的很美妙!”

运河边的餐馆

周飞5岁那年,父母在运河边开了一家杭帮菜小饭馆。市井烟火气息中,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父亲忙着张罗往来宾客,母亲扎在厨房忙到深夜,伴随着忙碌,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不变的,是父亲每天清晨出门的身影。

直到长大后周飞才明白,餐馆多年来能越开越好,离不开父亲对运河人家的热爱和母亲对厨房菜品的执拗,除了情感,新鲜的食材让一道道普通的菜成为邻里家人萦绕舌尖心头的美好记忆。

传承中的创新

3年前,父亲“退休”了,把“接力棒”交到了周飞手上。周飞不想按部就班地接手父亲的杭帮菜餐馆,她想改变,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父亲还想保留做了30年的运河人家味道,就像当年给店取名“腾飞”,有情感,也有传承之意。

最终,周飞做出了让步,因为她看到,餐馆里,父亲和相识了数十年的老熟客、老邻居们打着招呼、唠着家常,脸上的笑容和那份自在,她才明白父亲坚持的理由。

周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一个餐馆,两份菜单。二楼保持原来的味道不变,一楼从菜单到装修,更适合年轻人。“就像如今的运河边,焕然一新,但又是原汁原味的转身。”她解释道。

随着小河直街的日益繁华,从小居住的地方也有了新的延续和传承,周飞将古朴的住宅打造成一家名为“吉时”的小店,这里不仅寄托着父母对美好生活最真挚的祝福,同时也传承着周飞创业的初心以及对运河的热爱。

“外公!”正聊着,周飞的儿子欢快地跑进店内,扑向周小腾的怀抱,每个周末,一家人都会在这里聚餐,一如当年在天井里的时光。

这里,像一根纽带,不仅将一家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也以全新的方式连接起周飞一家与运河,继续讲述运河人家的故事。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46340 2024-06-22 00:00:00 六 两代餐饮人 <BR/>六十载运河情KeywordPh走进杭州小河直街
感受市井烟火焕发的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