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热点 话题 共享单车的涨价难题,不只存在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也在城市和市民之间 据媒体报道,共享单车又涨价了,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节假日更是“前10分钟1.8元”,调整后,一小时的骑行费用要近6元。有网友直呼,“还不如坐公交”。 犹记得共享单车刚落地时,各种优惠、补贴层出不穷。但如今似乎“变脸”了,开始频频涨价,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先培育市场、再割韭菜”。当然,这种看法可能有些情绪化。对于涨价行为,也有企业正面回应,给出诸如假日人力成本、运维成本普遍上涨等理由,“共享骑行是重资产投入,算上折旧和人力费用,如不在部分城市进行价格动态调整,则很难维持运营”。 企业的说法并非全是借口,事实上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已经较为稳定,基本形成美团单车、滴滴青桔、哈啰单车三分天下。不过共享单车业务的盈利状况难言理想,共享单车大多被归在这些大厂的新业务模块,从公开的信息看,三家企业的新业务模块都在亏损。在这个背景下,涨价恐怕也是大势所趋。 但从涨价引发的一片吐槽看,如今人们确实也离不开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已经不只是个商业模式,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交通基础设施,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涨价、涨多少都可能对“打工人”的出行带来影响。 《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显示,在500公里以上轨道里程城市,“共享骑行+轨道”服务通勤出行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对于企业来说,应当认识到自身同样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对涨价一事理当慎重,要做好充分的社会沟通。另外行业内部也不妨进行协调,引导企业公平竞争、合理定价,求得企业运营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今年3月,在共享充电宝价格一路上涨、引发众多吐槽之际,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正式推出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对深圳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计价时间进行了统一与细化。那么对于共享单车,也不妨采取这种行业公约的方式,尽可能统一各大企业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模式等,缓解涨价带来的冲击。 另外,消费者对共享单车的喜爱和依赖,本质上就是对便捷公共交通的渴求。涨价引发了舆论动荡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也是个提醒,解决城市交通难题,如果只押宝于某一种交通形式是未必足够的,可能会导致某种“脆弱”——一旦某个交通工具突然涨价,就可能打乱许多人的生活节奏。 所以,共享单车的涨价难题,不只存在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也在城市和市民之间。如何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运用多元形式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通勤难题,也是这场涨价风波背后更需要直面的课题。 据澎湃新闻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