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评论员 任思凝 “不想活,但是又不是特别想死,想感受濒死的感觉。”“每天都没意思,想找点刺激。”……这是一些青少年药物成瘾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据《法治日报》报道,前段时间,黑龙江安达一名14岁初中生因在课堂上服用处方药卡马西平而昏迷,被紧急送入ICU抢救,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青少年将卡马西平这类处方药,当作“兴奋剂”服用,已不是新鲜事。2016年,沈阳一名13岁女生,在课堂上一次性服用29片卡马西平,经医院抢救两天才脱离生命危险。当时,沈阳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就表示,每月因为“药瘾”去医院看病的孩子有20~30个。 值得思考的是,青少年为何频频服用处方药,并产生“药瘾”?家长陪伴是否充足?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与老师、同学间相处是否融洽?是好奇心驱使,还是为“逃避现实”?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按照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那么,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未成年人是如何轻易买到处方药的? 一是来源于社交平台,部分药品销售自称“腰带”“yao代”(均指药代),在社交平台发布帖子,并称无处方也能不限量提供各种处方药乃至管制药品,以此吸引未成年人购买;二是来源于线上售药平台,尽管平台设置了“填写问诊信息”页面,但如同虚设,患者无须上传病历、处方等资料,便可直接购买处方药。显然,针对处方药的监管存在巨大漏洞。 有规定不执行,无处方也售药,看似给患者提供了方便,却埋下了许多不可控的隐患——药物在规范使用时,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治疗疾病;而在被滥用时,则容易引发新的疾病,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尤其是对大脑未完全发育的未成年人。这可能导致其认知能力下降、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也可能导致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严防青少年药物滥用,要求相关部门持续保持处方药监管高压态势,完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社交平台上的“暗号”,努力消除监管盲区;要求药店认真核实处方及身份信息,成为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守门人”;要求学校加强宣传普及,帮助青少年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求家长多些陪伴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心理疏导。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把走上歧途的未成年人拉回正轨,须多方形成合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