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共享共赢,“候鸟用工”的价值 还可进一步释放
“救命按钮”岂能沦为摆设
对肢体接触明码标价? 私人影院非法律“私密之地”
把“死亡游戏”赶出校园 仅有提醒远远不够
超市卤菜标“阴阳日期” 别让标签玩坏预制菜诚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死亡游戏”赶出校园 仅有提醒远远不够
视频截图

热点 话题

一句简单的提醒,不足以驱散“死亡游戏”的阴霾。游戏是孩子们的需求,如何选择需要引导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于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还有网友表示,近期,其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

所谓“死亡游戏”,是指体验者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吐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其核心点在于,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不难发现,这类游戏易危及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但在“游戏”的名义下,它却不时悄悄潜入校园,诱惑着青少年们去尝试。2004年,教育部就曾要求坚决制止“死亡游戏”等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2014年,石家庄一名中学生玩“死亡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整整吸氧三天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玩“死亡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游戏”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在医学上是很明确的,游戏造成的窒息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这不是一个“游戏”应该有的样子,尤其是其目标群体还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究其原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烈,易被未知事物吸引。当一种“游戏”被宣称是“刺激的”“产生快感的”,他们就可能在冲动之下忽略其中的危险性而亲身尝试。目前,一些地方学校或警方发出通知,严禁学生玩此游戏。但要看到,一句简单的提醒,并不足以驱散“死亡游戏”的阴霾。游戏是孩子们的正常需求,但如何选择游戏十分需要老师的引导。学校不妨积极开展“游戏教育”,并将其纳入安全教育中来,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孩子们安全游戏。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还可以结合科学课、班会课等,邀请医生等专业人士进校园,对“死亡游戏”等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进行剖析,以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玩这类游戏的后果,消除游戏的“神秘感”,让他们不再被有害游戏所蛊惑。

当然家长也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对可能带来伤害的游戏及时进行提醒。未成年人的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各方应携手合作,共同把“死亡游戏”驱逐出青少年的生活。

据红星新闻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68271 2024-11-05 00:00:00 二 把“死亡游戏”赶出校园 仅有提醒远远不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