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评论员 任思凝 “和活体海洋动物养在一起,会不会(对动物)有危害。”“假的挺好,鲸鲨属于大海。”⋯⋯近日,有关“如果你在大型海洋馆遇到假鲸鲨怎么办”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讨论。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今年十一,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试营业,吸引大批游客,众人期待亲眼见到真实海洋巨兽,最终却只看到假鲸鲨,不少人抱怨被欺骗。对此,有专家表示,假鲸鲨折射出海洋主题公园整体的生存困境。 消费者去海洋馆游玩,是想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自然也会默认馆内的海洋生物是具有生命力、真实的。可是,当消费者花费高价,满怀期待地来到海洋馆,却看到“机甲鲸鲨”时,心里难免会产生巨大落差,甚至觉得被欺骗。 无论什么消费场景,真实性是首要前提。然而,小梅沙海洋世界多个购票平台上,没有与“机甲鲸鲨”相关提示,仅公众号中显示了“机甲鲸鲨”描述。 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应真实、全面,不得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也就是说,若小梅沙海洋世界在宣传或广告中声称,展出或拥有真实鲸鲨等,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则构成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理应受到惩罚。 当然,海洋馆经营者不会不知道,真实的大型海洋生物能够吸引消费者,但为何依旧选择“机甲鲸鲨”?这背后,隐藏着诸多无奈与困境。 鲸鲨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通常寿命可达70年以上,但海洋馆难以营造类似自然栖息地的舒适生存环境,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平均生存年限仅为5年;同时,鲸鲨等大型海洋动物身价动辄上亿元,海洋馆如果引进,则需承担沉重经济负担。 在此情形下,小梅沙海洋世界展示“机甲鲸鲨”,乃无奈之举。或许,其初衷是想通过高科技还原,向游客展示珍稀、濒危生物在大海中自由遨游的风姿,增强公众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和关注。 可是,在无奈之余,海洋馆亦需反思。无论如何,都必须告知消费者展示“机甲鲸鲨”的目的,让消费者了解真实情况之后,进行自主选择。如此遮遮掩掩,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影响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同感。 其实,此次“机甲鲸鲨”争议,不失为一个契机,海洋馆不妨借此机会进行相关知识科普,让公众了解海洋生物生存现状,也让其看到更多可能——科技还原大型海洋生物、远古海洋生物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知识科普,让公众有所悟、有所得,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