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乐融合,赋能大众文化
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

诗者持也 持人情性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 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张静

诗是什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写得好,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诗”和“持”这两个字长得很像,比如我现在就是手持麦克风,我用手用力量加持就可以把它托举,但是我一旦松劲就会跌落,用手加持的就是持,言语加持的就是诗,诗加持到哪儿?持人情性,是对一个人情性、一个人品格塑造有作用的。

我们谈到诗教,自然要先明白我们诗教最原始的初心是什么?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中小学基础学段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不仅仅是因为中考高考增加了古诗文分支,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想把孩子送到诗词大会总决赛舞台去,我们为的是什么?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我们为什么提倡诗教、诗教模样应该是怎么样?诗教成果应该是什么?叶嘉莹先生用百岁人生向我们见证了一个人如果在诗词的染缸中浸泡久了,他的使命将赋予什么样的诗的色彩。

我们想让自己包括自己身边的孩子带上什么样的色彩?我们期待着自己在什么样环境里去浸润?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诗教教的是什么?诗教目标是什么?是一个人在天地之间能够找到安身立命那个生存观的树立。我们共同都在诗教传承道路上,大家可能身份不同,但是我们目标是一致的。

科技助力 老经典 焕发新魅力

北京西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 瞿章才

关于诗教,我们在这么多年对用户关注中,发现有好几个小故事可以分享给大家。七八年前的时候,我们有一位还在上学的用户,她每天会在我们APP里的一个创作板块进行创作、每天会朗诵诗词,有的时候会围绕着诗词进行书画创作。后来发现这个年轻用户结婚了,可能就会每天给肚子里的宝宝读诗念诗,之后几年创作动态都没有更新。有一年我突然发现她创作动态更新了,她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朗诵古诗词,并在我们APP里面发表创作。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因为今年我们发现这个用户又有了第二胎宝宝。我们也期望未来她可以跟第二个宝宝再一次来到西窗烛APP一起朗诵、创作古诗词。

第二个小故事: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孔翔东老师——非常著名的钢琴家。他有一段时间会每天去创作一首钢琴曲。他会把即兴创作的钢琴曲发给我,那我可能会找一首与钢琴曲意境非常符合的诗词进行匹配,用钢琴跟诗词去相融合。

我们还发现西窗烛有一位用户,是一位音乐创作者,他创作了一首陶渊明《归田园居》,这首古风歌曲在古风圈里面非常火。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在各大音乐频道有数十亿的播放,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音乐与诗词的结合。

最近两年AI技术非常火爆。接下来我们等到西窗烛7.0版本时,会开发智能体、智能对话。我的一个想法就是把历代诗人以及历代书画家、历代文学作品人物,都变成一个智能体,比如我可以跟李白、杜甫、李商隐进行对话、可以跟林黛玉谈恋爱、可以跟他们聊天,可以穿越到唐代或者宋代去体验他们当时的生活,我可以问李白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场景,我也可以回到宋代问苏轼,为什么宋话那么美,我们也会增加AI创作功能、AI写诗、AI创作等。

诗教更是 修身齐家平天下的 一个载体

诗教中国行发起人 胡婷婷

这个时代诗教能够复兴,代表我们有机会可以通过诗的能量教化这个世界,通过诗的能量帮助孩子的成长。盛唐时期为什么诗会兴起?那也是因为诗是能够最接近人心的,诗是能够触发人最底层认知。

在“婷婷诗教”唱古文过程中,我唱了600首,把小学生必备128首全部唱完了,唱初中古诗歌,唱高中古诗词。课文也唱,叶圣陶先生《小小的船》,《少年闰土》,绝大多数是我自己作曲,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就加很多音乐元素,有进行曲等。我觉得在做内容时,是在反映诗人当年那个情感,所以当唱《鹊桥仙》时,我就扮演一个少女;如果唱的是牧童骑黄牛,我就扮演一个小朋友;当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时,我就模拟曹操的声音。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只要把自己忘记,在创作过程中一定是无我,只要无我,歌曲就自然能够跟小朋友的心相应。

诗教的作用不仅仅是孩子,也是一个家庭,更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一个载体。

最近我们有一篇科技论文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上,是跟中科院多位老师联合做的。我们做了一个试验,可以把研究成果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发现唱诗的小朋友6分钟左右可以把这首诗背下来,读诗的小朋友大概要花30分钟才能够背下来。6个月之后,我们对同一批200个小朋友做测试时,发现68%的用读的小朋友已经忘记这首诗了,但是用唱的方式来记忆的话,所有小朋友都能够记下来。所以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同时我们也测试了难一点的古诗,小朋友不理解的古诗也是能够用唱的方式理解的。所以我希望诗教能传承得更广泛、更深入、更立体、更系统,让我们这个文化能够在当代绽放应有的光辉!

动画与诗词结合 让孩子体会 诗词情感

北京重力致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一荣

《不白吃古诗词漫游记》系列动画和图书都围绕着主人公“不白吃”展开。“不白吃”代表食物不能白白吃掉,还要做有文化的吃货。他性格活泼开朗风趣幽默,常常以机智诙谐的口才给大家带来很多笑料,也给故事增加很多娱乐性。他的行为常常把大家逗笑,让整个故事增添轻松和愉快氛围。我们的创作初衷是通过动画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独特魅力,通过讲述“不白吃”的穿越之旅,不仅塑造可亲可敬的诗人形象,也带我们回到每个诗词创作环境中去,给大家呈现一个活着的诗词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极具底蕴魅力,但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并不容易,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怎么样来学习才能引导大家更好地记住古诗词?我们想能不能让孩子回到古诗词创作历史环境中去,带大家领略古诗词背后的意境和情感?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团队就在想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实现?这时候就想到了可以用一个穿越的形式来实现,而且穿越的主人翁还要是大家所喜爱和熟悉的角色,也就是我们的“不白吃”。

当然在故事有吸引力的基础上,团队也希望可以实用一点,学完马上用起来,输入和输出相结合。所以我们选取古诗也都包含必学诗词、拓展诗词,而且在诗的难易程度上做由易到难排序,把同一诗人所作诗进行时间排序。

每集开头“不白吃”都会带大家穿越回诗词创作现场中去,然后“不白吃”会讲每一首诗的文学故事历史背景,通过背景介绍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意思。古诗词有诗人跌宕起伏人生,有祖国大好河山,有许多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希望这部作品可以让孩子更加热爱古诗词,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并且继续学习下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71085 2024-11-21 00:00:00 四 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