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据央视报道,专家仅使用最基础的解码程序,就从小程序数据接口返回的数据包中,获取了测试者下单消费的后台数据,就连三甲医院的验血结果,也能被别有用心之人轻而易举地拿到。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将近11亿人,几乎所有网民都有在网上注册或消费行为,这意味着消费者个人相关信息如身份信息、轨迹信息等,会被各种网络平台收集、储存。收集方是否尽到了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从专家测试和媒体报道的情况看,消费端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各种网站、APP、小程序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是否尽责,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抽查,扩大抽查面,提高抽查频率。对数据接口存在漏洞的各类平台,要公开通报批评,也要挂牌督办。此前工信部门抽查通报过不少违规收集信息的APP名单,今后还应抽查通报个人信息保护有漏洞的平台名单。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