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据报道,近日,一起“帮助网约车司机非法改装手机”的刑事案件再次引发了对AI技术滥用的关注——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改装“虚拟相机”应用程序,再结合AI换脸技术,便帮助被封号司机绕过了网约车平台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如今广泛应用于安全执法、金融支付、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通过生物特征认证来提升效率与安全性。然而,在交通出行领域,多个网约车平台上的人脸识别防线,却轻易就被一款“虚拟相机”应用程序突破,这意味着平台的人脸识别功能被架空,给平台和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亟须引起重视。治理这种技术作恶,需要平台、监管部门、公检法机关形成合力。从平台角度来说,既要检视人脸识别功能漏洞及时补漏,也要对非法入侵者依法维权。从监管角度看,既要督促相关平台履职尽责,又要考虑完善技术标准,全面提升人脸识别防御能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