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8种迹象表明你已陷入工作性抑郁”“中10种以上,你可能是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涌现大量心理疾病自诊内容,宣称能帮助用户判断心理状态。专家建议,心理疾病需专业医学诊断,切勿轻信网络自诊。 不是精神科医生却打着旗号进行伪科普,明明心理健康知识是“小白”却深谙流量密码,迎合公众健康焦虑的网络自诊说到底就是打着自测的旗号,干着牟利的事情。类似的网络自诊背离专业、科学的原则,不仅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让他们承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与伤害。心理疾病的诊治并非易事,需要相应的资质认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流量百无禁忌,看上去很火爆的网络自诊亟须降温。网络自诊不仅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需要平台戴上“紧箍咒”,还离不开公共部门履行监管责任。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