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山东孕妇刘女士突然收到一条加好友申请:“××月子中心,为您提供专业产后服务。”她心头一紧——几天前,她刚在当地一家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做完产检,此前从未在任何机构留下孕产信息。 医疗信息本是患者隐私,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当病历成为商品,当隐私变成生意,医疗信息保护机制的现状令人担忧。医疗信息泄露也是一种“病”,需要系统疗法、综合“处方”。作为泄露源头,医疗机构应采用或升级算法加密技术,对患者的敏感医疗信息实施脱敏处理,从挂号叫号、检查开药、住院到病历流转、保管、查阅、使用等全面封堵漏洞。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涉医疗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既处罚信息泄露的卖家,也处罚非法买家和中间交易平台,斩断黑产链条,同时拓展追责范围,倒逼医疗机构等主体强化内部管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