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每孩年补3600元 从“纸上”到“手上”的民生暖意
警惕“情绪劳动” 泛化侵害劳动者权益
“大佬打7小时电话” 高铁不是“私人包厢”
网红“旺仔小乔”微博被禁言 流量大责任更大
“买爆”一次性座套 本质是对公共卫生的期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北京青年报:
警惕“情绪劳动” 泛化侵害劳动者权益

“不仅要在实体空间付出情绪劳动,还要在网络空间随时在线、情绪饱满,就算面对不合理要求,也要时刻对同事和客户保持热情微笑……”7月24日,在职场打拼了近8年的李女士,这样讲述情绪劳动带给她的内耗和困扰。相关话题此前也多次登上热搜。

在现代职场,“情绪劳动”早已突破传统服务性行业,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泛化趋势。从咖啡店员工因情绪崩溃向顾客泼洒咖啡,到银行职员靠“微笑服务”获评标兵却陷入抑郁,再到职场人被迫在网络空间维持全天候情绪饱满,这种将情绪商品化的劳动形态,正在成为吞噬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现代职场亟须走出“情绪劳动最累人”的泛化困境。破解情绪劳动困局,需构建政府、企业、个体协同发力的治理格局。唯有让情绪劳动回归人性关怀本质,才能让每个劳动者在职场舞台上,既绽放职业光芒,也守护心灵温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10729 2025-07-30 00:00:00 三 警惕“情绪劳动” 泛化侵害劳动者权益KeywordPh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