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清明特刊
3  4  
PDF 版
踏青扫墓话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踏青扫墓话清明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6  来源: 郑州晚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大诗人杜牧一首诗道出了清明的节气信息。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贤臣介子推的日子。据史载,介子推曾随晋文公流亡国外19年,后晋文公重掌政权,赏赐随从臣属。介子推不愿受禄与母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文公派人找不到,就放火烧山,想迫他出来。但介子推宁死不肯下山听封,抱木焚死。文公为了推崇介子推的品德和记住自己这个过错,便下令清明节前一日,民间禁止烟火,表示纪念。故,这一日又叫“寒食节”。第二天文公还亲自到郊外吊祭介子推。晋国当时是盟主,这种风俗很快传到各诸侯国。此后,百姓都仿效诸侯在清明节踏青扫墓,纪念先人,并形成风俗。

  肖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