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看上去像个地名。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个兰陵就在今山东枣庄峄县。同时,《金瓶梅》的对白使用了大量山东方言,据此推测,作者不可能是江苏太仓人王世贞,而应是在明嘉靖年间做过兵部侍郎的山东峄县人贾三近。
但在这样一部百回的小说中,除了山东方言,还有大量的华北方言和江浙方言。因此,作者有三种可能性:一、南方人到北方去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二、北方人到南方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三、这两地以外的一些人,在这两个地方都生活过相当长一段时间。
主张“王世贞说”的学者认为,王世贞少年随父亲王忬在京生活,京中说的是京话,也就是北方话。其二,王世贞20多岁考上进士后在山东做了几年地方官,凭着他的聪明,在山东做几年官不会说山东话可能性也不大。
但有的学者认为,熟练使用山东方言对王世贞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如此熟练地运用难懂的南方方言,对于北方人来说却是相当有难度的事。更何况,在书中还有一些是只在太仓才有的土语,这对于北方人来说就更不可思议了。
《金瓶梅》中涉及到的太仓方言有70多条。比如,在普通的太仓人家,一家人正忙着准备次日的宴席,这个准备过程在太仓本地叫“落作”。这是只有太仓本地才有的土话,但却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了《金瓶梅》中,而且这个词汇在苏州方言词典当中是没有的。如果是北方语系的作家,不可能知道这样一个应用范围很窄的词汇。
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霖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书中的方言和作者本身根本没什么必然联系,从方言来考证作者毫无意义。